返回旧版

完善精准扶贫脱贫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李小珍

摘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也是2020年前我国必须要攻克的一座堡垒。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2014年年底河南省有国家级贫困县38个,省级贫困县15个,贫困村有8103个,农村贫困人口576万,从贫困人口总量来看,河南省贫困人数排在全国第三位。从河南省贫困分布的区域特征来看,河南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别山、伏牛山、太行深山和黄河滩区(简称“三山一滩” 地区),区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长期处于生活困难处境,贫困程度较深,正因如此“三山一滩” 地区成为我省精准扶贫的主要战场。2015年以来,河南省各地陆续探索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新模式,整体贫困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约有1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但截至2017年上半年,河南省仅有兰考县和滑县按现行标准实现了贫困县摘帽,这表明我省区域性整体脱贫的任务还很艰巨,而距离中央确定的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预定日期的临近,作为区域整体性脱贫的主要抓手,精准扶贫需要紧密关注和跟踪研究。

  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河南省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背景意义,接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贫困现状及特征和精准扶贫推进的主要做法,然后概括了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最后,研究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视角,对河南省精准扶贫脱贫机制完善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推进河南省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县早日脱贫提供思路和借鉴。本研究的创新之一体现在,提出智力扶贫和精神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关键作用,决定着河南省精准扶贫的最终质量和总体效果。通过河南省精准扶贫工作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智力扶贫和精神扶贫将从内在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境遇,实现对“穷根”的“刮骨疗毒”式治疗,实现“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尤其是年纪较轻的贫困人口永久脱贫,并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另外一个创新体现在将“五大发展理念”与河南省精准扶贫方式、扶贫政策紧密结合,保证贫困治理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提升贫困人群收入水平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使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关系更加融洽、科学合理;通过完善各项扶贫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中来,将扶贫事业作为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形成社会大扶贫格局。

  鉴于此,课题组在现有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创新完善的基础上,将智力扶贫和精神扶贫作为一剂“强力镇定剂”注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来,不仅是精准扶贫在扶贫领域的一次全面创新和尝试,也是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措施要全面提升人的发展能力的一次验证。只有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在动力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及计算机现代技术,完善公共扶贫政策措施及实施监管机制给予精准扶贫以外部制度保障,才能保证精准扶贫质效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