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网络经济大省建设问题研究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尚扬

提 要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到14707亿元,同比增长28.5%。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网络经济发展进入稳健期,增速略有放缓 ,但整体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未来还将继续增长。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具体比较明显的差别。网络经济在部分情况下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发展和布局模式,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以及政府部门经济政策的制定,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将使交易的整个流程发生根本的改变。

  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源于资源配置的局限性,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空间距离的影响、经济活动的不完全性。关于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网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原经济模式中的距离限制,如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给全球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对于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冲击性,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区域经济模式。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加强了不同区域的经济交流,加快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的发展获得新的契机。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从全国到地方的趋势大体相同,国内生产总值稳中有升,不同区域增速不同。三次产业中的第一和第二产业情况类似,有所增长但和第三产业相比增长有限所以在总体上是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从河南的数据来看,整体情况类似,但

  具有自身的一部分特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产业必须有所改变以面对新的外部环境。

  产业发展的簇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簇群化是产业在空间特性上的聚集化和规模化,这种聚集和规模化加速产业融合,使产业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融合化是产业发展的又一大趋势,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发展过程。在网络经济时代这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产业融合正在加速发生。传统产业间在网络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结合信息技术提高新技术进行融合;2,纵向产业间的延伸融合;3,产业内部的重组融。

  网络经济背景下,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或者说区域优势区位的建立和体现离不开产业融合,本文以河南省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优势区位的培育和体现进行分析,从目前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对找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从河南省统计局的报表可以看出全省2016年的经济发展形态,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平稳过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重点提到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这里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习惯于将新兴产业单独列于三次产业之外,并没有发现良好的产业融合现像产生。当前,在建立以网络经济为背景的区位优势时,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 2,人才匮乏; 3,政策导向的优化不够。基于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1,产业结构特点明确,可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以政策和资本为导向发展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第一产业,建立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信息系统,提升第一产业的信息效率,将具有区域特色的第一产业通过网络经济的优势更快捷的推送到有需求的市场。下一步,第一产业的发展和优化所带来的环保和绿色经济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和吸引优秀的人才,一举多得。

  2,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对本地高校的投入,提供宽松、积极的外部环境,在资源有限的阶段应该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引导和促进,大而全的发展不可取,让有基础有条件的学校、专业先行,突出重点。切合区域发展重心,以第一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相关学科获得先位优势,以点带面以获得人力资源相对优势。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创新,充分利用政府、学校及社会资源。在引进人才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强调区域相对优势,以具备地方特色的第一产业所提供的绿色、环保的宜居环境为基础吸引有此方需求偏好的高水平人才。

  3,在政策导向优化方面,必须对宏观发展战略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地区的原有特点和未来定位,发展区域内有区别的微分型战略。在各点分别定位完成宏观战略的同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打造有区域相对优势的政策环境,即根据各地市的原有产业资源特点,共建平台、成果共享。

  4,在营销方面,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将营销行为列入日常工作中来,由高层设计直接涉足区域营销计划和实施。充分利用网络经济时代媒介的特点,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进行营销活动,以达到向目标人才和社会资源传递相关信息的目的。如由各媒体渠道频繁暴光区域内正能量的社会事件、利好的政策信息等,向外界传递出充满正能量、具有良好社会环境的信号,以达到吸引外资、人才和关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