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朱 明

摘要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性分化的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11月的第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率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后,中央领导不断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国内背景、解决需求侧变化和供给侧问题的主动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方略,带动了新一轮学术研究热潮。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本课题客观分析了目前国内经济转型的现状,指出旧的经济驱动模式已经失效,而新的经济驱动模式尚未成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提出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课题第二部分首先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驱动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皆难以发力的现实面前,中国经济越来越倚赖房地产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指明经济转型期需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机制。随后提出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机制的对策:(1)中国经济的出路就是找到消费市场在哪里;(2)努力提振内需、补足民生欠账。这属于内生性的增长动力机制,是面临民众福祉的经济增长模式;(3)经济增长新的“双轮”驱动,就是面向民众的“消费”和“服务”;(4)拓宽新型消费渠道,促进新型消费发展;(5)要扭转泡沫经济、逆市场化的经济驱动模式;(6)制造业低端,确实还有转型升级的空间。

  课题从房地产泡沫乱象剖析房地产调控的深层次问题:(1)与民争利的利益格局。实体经济越不景气,地方政府就越依赖拆迁,拆迁思维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就是房地产思维,而房地产思维反映在政府经营城市时,就是土地财政思维。政府手中拿着土地资源,同时又可以配置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资源、行政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更何况还有降首付、降利息、降税等政策手段,自然可以大有文章可做。一二线城市是个“标杆”,政府一手搞资源配置,另一手搞政策释放,再加上在房地产发商和无良中介的积极配合之下,确实可以实现一线城市的房价拉升,制造“恐慌性抢房”的假象,从而起到示范效应。(2)三四线城市开发商为何死也不降价?首先,地方政府不容许你降价,土地财政成了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因此土地价格绝对不能下降,但土地价格不降的前提就是保证房价的稳定甚至上涨。其次,房地产开发融资环境不容许。

  其实,经济已经被房地产严重绑架了,国家被迫通过各种政策来支撑房地产,但如此一来,必然会加速货币贬值,宏观调控也就变质为操控经济,最终结果就是实体经济饱受摧残。不改变地方政府严重的经济发展路径依赖症和与民争利的利益格局,必定会使实体经济饱受摧残,吞噬民众的消费能力,严重破坏中国的经济生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需要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结构调整阵痛,以及由此带来增长动力转换仍需时间和过程的困难。

  课题第三部分首先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把握节奏、处理关系以及防范风险等方面,中国思路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实践的结构逻辑从整体调整、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离不开资本市场和需求侧政策支持。然后寻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实践路径,提出主要政策手段: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市场和政府两个层面加以驱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改革推动和宏观调控的作用。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破解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难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扩大开放;(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4)深化国企改革;(5)加快建设法治市场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