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新型城镇化扎根研究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 吴 杰

内容摘要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自 1949年建国以来,都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多数其他省份。河南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3.2%提高到2017年的50.16%,年均增长1.58%,比全国58.52%的城市化率低8.36个百分点,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河南省已经迈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代,但中原区长期运行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与“三化”协调发展是不相称的。

  河南城镇化水平较低,并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河南省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仅4.71万元(全国人均GDP为5.97万元),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20位,人均收入仅排名24位;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较差;城镇化质量不高 。由于河南省存在城镇化融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配套设施不完备等因素,河南省城镇化建设存在巨额的资金缺口,必须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营造投融资环境、规范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河城镇化存在人口因素、认识与观念因素、经济因素、政策体制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因此需要调动农民的自主参与力,激发企业产业推动力和加强政府支持力等各方面力量,以解决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的资金匮乏、土地权益置换、社区居民就业、社区管理、农民市民化、产业支持力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否稳步前进,关键在于这些问题能否及时解决。而在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方面,土地规模型是较适宜河南省客观条件的。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领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习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肯定了十二五期间五年的经济成果,其中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发展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健康与否和政府执政能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经提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这标志着传统农业大省跨入了城市化工业大省的门槛,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但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2年日本为92%、法国为86%、美国为83%、英国为80%)。相关研究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对河南省来说,城镇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民实现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课题组多年来一直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八成以上农民愿意进城落户,且县城是首选地。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比平原地区的更愿意进城落户;以年龄结构为变量分析,青少年进城落户愿意较高;以性别论,进城落户意愿相当(男性愿意进城落户的占84.3%,女性愿意进城落户的占83.5%);以迁入地划分,89.6%的农民选择乡镇及县城,愿意在县级政府所在地落户的最多,占53.8%。

  进城原因调查表明,河南省愿意进城落户的农民考虑最多地是子女教育质量及未来的发展机会。其他原因依次为:医疗条件好、生活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社会保障更完善、子女结婚安家、社会地位较高有面子等等。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最关注地是进城后生活的稳定性。在城镇中能够充分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及有固定住所(有房产最好)成为农民实现城镇化的关键。

  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国外及国内部分省市城镇化发展的各种模式,国外模式主要包括:1、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2、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城镇化发展模式;3、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为特色的德国模式;4、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模式。国内模式主要包括:1、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成都模式;2、以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的天津模式;3、实施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县城集聚 的广东模式;4、政府搭建平台,市场机制运作、征地动迁农民入股参与的上海吴泾模式等。探究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目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指引河南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一要汲取美国的教训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政府要采用更为积极主动的干预政策来引导城镇化的发展。尽管我们要尽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但政府的有效引导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镇化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因此市场和政府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农民利益长效机制、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社会稳定长效机制、政府执政长效机制的高度融合,实现共赢土地红利、发展红利、维稳红利和制度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体制、机制和社会变革,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欲实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质快速发展,宜采取如下措施:1、促进农民就近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保障进城农民社会福利权利;3、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进城农民提供充分就业机会;4、坚持因地制宜、“一城一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5、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产权,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6、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郑州、洛阳等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7、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8、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0、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职人员服务意识;11、加强教育投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及职业教育以提升农民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