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研究——以巩义鲁庄镇为例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朱 华

摘 要

  鲁庄镇民间非物质文化是鲁庄人们智慧的结晶,也肩负着非物质文化传承、繁荣、创新的使命。同时,指出鲁庄镇民间非物质文化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外来文化及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受到传承性的局限性,其民间文化又显得非常脆弱,于是“保护为主、传承发展为支撑,结合产业化、加强管理监督”等前提原则下,对鲁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

  第一部分阐述鲁庄镇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意义、现状、方法及基本内容,对鲁庄镇调查点的选取及基本情况做了深入调研。

  第二部分鲁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取得的社会声誉,以独特性和地域性阐述其民间非物质文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阐述保护的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从传承保护途径入手,确定政府主导地位,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确保鲁庄镇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与成效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分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民众参与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传承人出现传而不承的现象、开发深度不够且开发方式简单等现实问题,探析开发过程中原真性与活态性、完善性与规范性等原则,从而提出创新开发的模式构建。

  第五部分鲁庄镇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现状,提出特色文化视角下的开发,提倡有效的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协同创新机制,从而探析活态开发的模式及文化遗产的传承。

  第六部分选取“中原第一狮”美誉的小相狮舞和农民画师培育地-南村牡丹的保护与传承做更进一步探索。从小相狮舞生产背景、艺术表演体系、表演的象征意义分析,提出协调保护与创新的传承模式。从南村牡丹绘画的象征意义、社会价值分析,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

  第七部分:将本土民间文化和立足于新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打造鲁庄镇这一文化名片底蕴,创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才能取得双赢效果与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