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视域下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 李 琳

内容提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能代表国家实力的、有特色的的城市之间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都千方百计大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的竞争力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类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而且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以这两个文件为标志,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议题正式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现代城市竞争体系的重要支点。那么,郑州要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不仅在经济上要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城市“软性竞争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如何加速构建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使郑州通过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力、创新力、保障力、凝聚力以及在对外交往中产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项目在充分认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视域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紧迫性的前提下,认真系统地梳理了郑州自身城市文化基因和城市精神特质,深入分析了郑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视域下提升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路径。共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阐明了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研究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看,既是对软实力理论体系的丰富,也为进一步促进郑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价值;从实践意义上看,有助于加强郑州文化引领功能,补齐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短板”,巩固和扩大自身在国家中心城市竞争中的差异性优势。

  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软实力理论、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列出了本项目的四个部分研究内容和包括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在内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视域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

  首先,阐述了城市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来源,结合我国学者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方面的研究,概括总结了城市文化软实力至少应该包括的四项内容:(1)文化整合力。它是指单一或地域式的人类文化由于产生惰性、影响自身发展等因素,而不得不融合、继承其他优秀文化以实现进步的一种社会现象。(2)文化凝聚力。它是实现文化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驱动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种内在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城市精神的认同,是积淀、凝结在广大市民群众身上的“人文力”,激励、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城市,关心自己城市的发展,维护自己城市的声誉,为自己城市的进步贡献智慧和汗水。(3)文化创新力。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创新,才能不断丰富和拓展先进文化,才能提高文化生产的能力,才能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要明确创新目的,合理选择创新途径,有文化原创力的同时深入了解人民文化心理。(4)文化影响力。在文化日益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城市文化只有站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自身的文化魅力才能得以展现,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汲取各种先进的文化养分,推动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城市文化对本土居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外则是指城市文化对外界的影响。

  其次,总结了郑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四个方面的战略意义:(1)有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在城市竞争中越战越勇。(2)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发展。文化具有实际的经济机制,它既是经济发展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实际上就是在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无形力量的强大支撑。(3)有助于提高城市综合影响力。文化软实力虽然无形无影,却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能够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对城市综合影响力具有巨大乘数效应。(4)有助于增强城市幸福感。文化能够让城市的生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对生活的热情。它可以激发灵感、教化社会、创造财富,给每个人带来无穷的愉悦。

  第三部分: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郑州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过程中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部分不足:

  优势:(1)城市历史文化厚重。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横贯东西,纵连南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地上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河南省省会,其对于中原文化,甚至于黄河流域文化、商都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拥有大量文化古迹。(2)城市精神凝聚力强。“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郑州城市精神,将郑州的历史文化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又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精神。“博大”,是指郑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开放”,是指郑州城市的鲜明个性和城市品牌;“创新”,是对郑州市历史、现实精神面貌的总结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现;“和谐”,是对郑州地域文化的本质概括。(3)城市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三区一群”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扎实推进“四大攻坚战”,强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郑州在全省全国大局中的地位、辐射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标志着郑州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4)城市文化辐射力广。借助于悠久的历史文化,郑州拥有“中华始祖轩辕黄帝故里”、“二七文化遗迹”、“花园口景区”、“天下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经营建设,“天下名刹少林寺”已经成为郑州,乃至河南旅游的一张名片,郑州先后举办多届“黄帝故里祭祖大典”、“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等一项项节庆盛典,这些都显著提升了郑州城市文化。此外,宇通客车、三全、思念等知名企业的品牌效应也在不断推动郑州文化的持续发展和辐射力,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促使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5)城市区位优势显著。郑州最大优势便是“天下之中”的“区位+交通”之利。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交会,确立了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郑州不断挖掘“居中”区位红利,打造“米”字型高铁网,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拓展空中、陆路、网上三个向度上的“丝绸之路”,筑起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

  制约因素:(1)城市化进程中人文精神涵养不足。在城市建设中过分地强调技术指标和追求技术含量,存在着割裂历史文化、盲目抄袭模仿、随意拆除或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等现象,忽视人性本源,没有把人的生存、安全、生活、便利和幸福放在必选、先选、优选的选项考虑,淡化了大家对于社会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含量的追求。(2)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力。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缺乏长远规划,保障措施不完善;二是历史文化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产业转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待提升。(3)市民的城市化、现代化滞后。城市大量流动人口受其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心理积淀的影响,使其在精神素质方面的提高速度缓慢,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其文化水平、道德意识、思维方式、心理等综合素质暂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4)高层次人才短缺。近年来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致使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较低。郑州市的高层次人才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人才外流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部分:提升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一是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升文化凝聚力。(1)重视舆论的正面引导宣传作用。努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等宣传力度,加大不文明现象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提升市民素质大讨论活动和弘扬城市精神活动,引导市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以自身实际行动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2)坚持思想教育,强化精神支柱。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形势政策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夯实创建基础。以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活动,使得创建的过程即为灌输正确思想、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教育活动。(4)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品牌是城市的标志符号,品牌强势,则城市个性鲜明。品牌是城市的脸面,构筑城市的品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直接途径。塑造能够引起市民真心祈祷和称道的精品、名品,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引导市民的文化追求。(5)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实施日常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并不断增强其基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高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从而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产品。

  二是注重历史积淀,提升文化传承力。(1)大力保护和发展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郑州文物资源众多,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大河村遗址、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天地之中、少林寺、二七纪念塔等,要进行重点扶持和保护,从而将遗失的历史文化信息再现和还原,彰显郑州作为古都的历史厚重感。(2)大力保护民族文化。比如河南豫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等一项项特色文化活动,要重点扶持和保护特色民族文化,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好这些地域文化特色资源,致力于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做强做大历史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三是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影响力。发达的文化产业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能够利用其商业网络更加迅速地传载城市文化,加快文化输出与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1)进一步专设政府职能机构来扶持文化产业,通过发挥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来推动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既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辐射力。(2)注重发展丰富的民间文化产业,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配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文化渗透力。(3)加强文化传播,做大做强报纸、广电等文化产业,巩固和扩大宣传文化阵地。同时,要重视网络文化传播的作用,把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

  四是吸引优秀人才,提升文化创新力。(1)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对照郑州市“1125”人才政策,整合现有的政策,出台郑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扩大政策覆盖面,分类别享受扶持政策,打造政策新优势。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探索与高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拓宽引才渠道,延伸引才触角,建立人才引进推荐奖励制度,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创新人才评价机制。(2)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发展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重大方针政策,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为人才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政府在人才工作中展现良好服务意识,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人才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和问题,改善栓心留人的服务环境。(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的培养发展规划、培育过程中的指导监督以及人才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搭建人才参与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其施展才能有舞台,发展事业有空间,实现价值有条件。同时,要广泛开展人才间的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学术论坛、讲座、交流会、研讨会等,为人才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