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主持人:崔颖
内容提要
当前,传媒领域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文字、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的界限正在消失,媒介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2)媒体的中心权威受到挑战,社会团体、民间智慧拥有的媒体越来越多,网络空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3)媒体生产的内容也越来越迅速、多样、符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互动性增强,生产和消费的边界消失,新闻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是麦克风”。(4)媒体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5)新媒体降低了新闻发布的门槛,但对新闻职业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基本可以归因于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传播的急速发展,其在传播技术、渠道、市场份额等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而传统媒体可以凭借其内容优势,借助新媒体来提高与公众的互动性,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二者的融合成为必然,宣告了传媒领域新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媒体融合”?与其说是不同媒介形态经过 “融合”和“质变”的过程,最终表现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不如说包括媒介功用、传播技巧、媒体产权、组织结构形态等在内的所有一切与媒体相关的要素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媒介系统。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探索未来的共通语汇,从全球范围来看,经历了门户媒体时代的复制时期、社交媒体时代的互动时期、场景媒体时代的深度融合时期,全球互联网技术及使用的不断普及、新媒体快速占据传播市场使其成为必然,也是我国在全面贯彻深化改革的诸多举措中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应和了大众用户的需求。
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传统媒体纷纷拥抱互联网技术,以期能够找到新时代发展的突破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有些媒体利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传统媒体纷纷开始向新媒体靠拢、一步步转型,“两微一端”蔚然成风,但遗憾的是,很多媒体只是把传统媒体搬到互联网上,把本来会放在版面上的内容转移到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上,市场经营意识缺乏,产品意识也只是停留在阅读数,说到底,扮演了一个搬运工的角色而已。
有些媒体在采编方面打造“中央厨房”,朝着一体化发展、立体化传播的方向迈进。有些媒体则将战略重心向媒体融合全面转移,充分利用互联技术和渠道,突破体制和经营机制局限,向全媒体方向发展。
在互联网的催发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刺激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已经发生并在继续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介生态不断升级演进(舆论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媒体发展格局深刻调整,既是媒体融合的产物也是媒体融合的催化剂,在这一过程中媒体融合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
虽然以报纸、电台、电视台为代表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做了诸多的尝试,如更新传播观念、融合产品内容、打破机制和组织障碍等等,将其本身的权威贴近的传统优势放大,同时也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进一步将资源优化配置,但仍为实现“化学”意义上融合。
2015 年以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媒体融合,是全球媒体转型的大势所趋,是国家战略的规划需求,是技术与市场双推力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将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创新传统体制机制、更新传统新闻传播理念、重构商业模式等将成为媒体融合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
研究发现,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两个关键词:转型和融合,前者包括媒体定位、媒体角色、媒体经营的转型,后者则是在获取双赢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广泛而革命性的产业融合,从媒体规制、市场环境和人才战略上彻底构建新闻传播的新格局,同时运用市场化运营手段,通过自内而外的价值升级和自外而内的兼并重组,同时借鉴国内外优质IP的经营策略,在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上的变化能否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发生化学反应,带来不竭动力。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转型的各种探索,试图从经济学相关视角出发,透过对新的传播环境下国内主流媒体实践的分析,呈现当前媒体融合中媒介生态中的具体现象,分析媒体融合存在问题,研究媒体融合转型中的若干重要趋势和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媒体融合的具体工作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全面多维度地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出对策与建议。
本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媒体融合态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一,从媒体融合概念界定入手,详细介绍国内外媒体融合的历史演进、发展阶段、类型,从而对媒体融合的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第二,在前文基础上,从媒介生态、发展格局等方面对媒体融合动因的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媒体发展的现实困境;第三,梳理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辅以大量实践案例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全球和我国媒体发展两个方面把握媒体融合的整体态势,从而论证媒体融合已是必然;第四,总结预判未来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路径,即转型和融合,并提出IP化是未来媒体融合的优化选择,为最终真正实现融合,完成产业转型融合升级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