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治安问题研究

  2018-06-21

课题主持人:张 冉

摘要

  2014年3月,我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规划中,指明了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诸如农民居住形态发生变化,一些村落迅速演变为城乡结合部、开发区、城中村、新建住宅区、农民工聚居地等;传统农村开始社区化,流动人口开始大量增加,传统社会管理组织随之发生变化,农村内部的文化传承、感情融合开始发生变化,农民收入来源发生变化,农民的社会身份等都开始发生变化。在这个进程中,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就是农村治安问题,它影响着整个城镇化的进程和效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的生活水平将直接决定着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成败。诸如留守妇女儿童遭受侵害、农村黑恶势力仍旧存在、农村各种权益纠纷引发恶性事件,邪教传播等治安问题,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各种治安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社会结构失调,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风险,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根本动因。因此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寻找农村治安问题的根源,对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有重要意义,是指标先治本的一种思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的治安稳定对于中国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农村治安问题存在着治安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事件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高发等问题,本文力图从社会结构变迁视角来寻找农村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本质的原因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人口结构、家庭机构、治理机构和土地结构的变化对农村治安的影响,进而找到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实现我国社会治安的长治久安。

  本研究报告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当前农村治安问题现状梳理、总结出城镇化引发农村治安问题现状。第二部分采用概念分析法、文献调查法提炼、总结了城镇化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定义,分析了社会机构变迁对农村治安新问题的影响。第三部分着重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治安问题对策研究梳理,多方位、多角度,以恢复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管理真空为立足点,通过党和政府、立法机关、社会化力量,多主体、多角度提出治理对策,力求形成“党和政府推动参与,公安机关强化职能,社会组织参与,多主体、多途径共同治理”的新型治安管理体系。第四部分结语,对以上三部分内容进行了凝练总结,再次强调了城镇化和社会结构变革是党政方针、大势所趋。正视问题与挑战,适应城镇化进程要求维护农村治安环境这一课题既具有紧迫性,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