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护研究

  2018-06-20

课题主持人:刘 娅

内容提要

  为了城市建设,我国从2008后开始大规模拆迁,到如今已经有十年。短短十年,各地方的城镇化建设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就郑州市来说,十年来,我们打造了郑东新区,航空港,大学城,高新科技园区,龙子湖大学城,象湖等等,交通有增加了BRT,郑汴轻轨和多条地铁线。放眼望去,城市建设的确有了质的变化。如今的郑州高楼林立,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俨然一副现代化大城市的模样。为郑州市民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各种各样的建设离不开土地的供应,而农地则是主要的土地来源之一。农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作为一类新的群体出现在城市中。户籍转变后,他们不再是农民,但由于他们并不能和城市人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因此也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市民。失地农民的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问题成为当下学者热议的焦点。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我市拆迁工作的不断经验总结,失地农民问题在慢慢解决,但就业困难一直存在于失地农民当中,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城市的建设者来说,农地和其他的土地一样,只是一片土地而已,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来说,它就是除了自己生命之外最重要的东西。众所周知,农民依靠土地而活,靠耕种生活,没有土地便没有了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不能向城市人一样购买生活必需品。所有的衣食住行全都依赖于土地。从我国2014年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始,便一直强调在发展过程中绝不能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果也要让农民朋友享有。郑州市的城镇化还在继续加速,预计2020年末,我市城镇化率将提高至80%,那么,将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失地农民”的队伍当中,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保障城镇化工作顺利推进的重点。

  本课题将通过在郑州市周边村的实地调研和访谈,不使用面板数据,数据更为真实可靠,分析结果更具可操作性,为郑州市更好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思路。

  本课题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其中包括了我市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以及项目组成员对郑州市周边个别社区的失地农民进行的实地调研情况总结。

  第二部分,从失地农民自身角度,失地农民的家庭角度和城镇化发展角度对保护失地农民就业权益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对于失地农民来说,保证了就业也是对自身最好的保障。经济补偿只能满足于一时的消费需求,当农民没有土地,有没有工作的话,无法保障长期的生活来源。当然,这也会阻碍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失地农民家庭来说,就业是保证家庭财富积累的前提,是家庭成员抵御外来风险的主要途径。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农民顺利进城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保障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石,农民是否能适应城市生活,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合理就业。

  第三部分,分析郑州市失地农民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里主要分析了3个问题。第一,征地后的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普遍降低。拆迁之前,农民可以依靠土地生活,生活成本很低。加上国家对农民的种种补贴,和一些其他收入可以满足大部分农民的生活需求。而拆迁之后,失地农民变为市民,消费项目增加,生活成本骤增。第二,失地农民首次就业率高,但马上又会再次失业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很多企业对失地农民有歧视,迫于压力才招聘失地农民,这使得很多失地农民工作岗位不稳定,虽然能很快就业,但有出现了很快失业的情况。第三,对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过于笼统,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降低。随着对征地补偿的不断改革,补偿款和补偿类别都比之前更为合理,但是,由于补偿分配过程不够透明,分配方式过于模糊,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应得的金额,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压力。

  第四部分,对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护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郑州市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剧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困难。郑州市近几年每年征地面积都在增加,造就了我市大量的失地农民,大量劳动力的出现是劳动力市场饱和。加上外来打工人员和应届毕业生,失地农民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容市貌的加强也阻碍了失地农民“路边摊”的自主就业方式。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补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就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失业保险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三,政府扶持不到位,导致了农民就业困难。政府就业服务总是滞后于失地农民的需要。一些帮扶政策的出台不够及时,不能满足失地农民需求。最后,农民自身综合素质低,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失地农民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足使他们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个别失地农民“等靠要”的思想,对工作岗位待遇的过分期待以及对于后期培训热情不足也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第五部分,为解决郑州市目前失地农民就业权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第一,从制度角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对应的保障制度必不可少。第二,从政府职能角度进行进一步强化。对失地农民全程负责,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服务方式。第三,从发展经济角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城市发展与就业相辅相成,让失地农民感受城镇化带来的益处。第四,从体系完善角度建立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也就是从要从征地前就根据被征地农民的特点制度一套适合的培训方案,使失地农民从被征地的那一刻开始能够得到不间断的全方位的培训服务,满足失地农民随时随刻的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