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问题研究

  2018-06-20

课题主持人:郝欢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内政治生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在“党内政治生活”前面加上“严格”、“严肃”等词突出其不可或缺性。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体现了我们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决心和历史担当。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长期执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

  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是在把握党内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从思想、制度、组织、关系和方法上对党组织和党员做什么、怎么做的规范化。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科学化。包括思想意识科学化、思想斗争科学化和思想培育科学化。(二)制度科学化。目前,我党的制度效应已经显现,但是制度设计和运行仍不够科学完善,建立符合科学化水平的制度是当前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战略任务。(三)组织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四)关系科学化。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党内关系全面回归正常化。(五)方法科学化。防止党内政治生活高度斗争化和高度异质化两种方法异化现象,防止方法异化导致行为异化、思想异化、团结异化等。

  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但是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仍然面临着以下现实挑战:

  (一)个体价值取向与党的价值取向的冲突

  1.个体价值取向的“经济人”特性。党员干部具有公私集于一体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在“经济人”和“公共人”之间徘徊。当天平偏向经济人时,个体价值取向可能出现扭曲,从而失去党性原则,丧失底线。

  2.党的价值取向的“政治人”特性。政治性是党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的程度。

  (二)资本逻辑与共产党逻辑的冲突

  1.资本逻辑导致党性的异化。部分党员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只讲经济利益,不讲或少讲政治,理想信念淡化,宗旨观念弱化,党性异化。

  2.共产党逻辑的政治性。“四个能否”的提出为新时期党员干部是否具备共产党逻辑提供了客观标准。

  (三)党组织的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冲突

  1.党组织的稳定性造成路径依赖。党组织交织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理性与非理性、中国政治观念与西方民主观念等的矛盾与冲突,这种文化心理上的模式固化长期积淀在党员的价值意识中,成为其思维方式的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由于路径依赖的作用,往往难以突破发展惯性,使得党的理性预期与效用发挥有限。

  2.党组织以吐故纳新激发活力。十八大以来,中央在管党治党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党正通过自我更新、自我扬弃,实现自我净化。

  针对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现实诉求,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是:

  (一)构建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文化人

  1.培育党员政治心理。加强对党员政治心理的调研、分析和研判,及时准确了解党员政治心理的动态;在全体党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心理教育;健全党内沟通机制,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

  2.塑造共产党人价值观。善内化,深入研究学习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标杆化,树立先进党员标杆,以榜样来明方向、循路径;实践化,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发挥价值引领和示范功能,并把它转化为国家治理的优势。

  3.夯实党内政治文化的文化底蕴。赓续奋进,加强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坚持革故鼎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开放坚守,坚持“四个自信”,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扶正祛邪,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示范辐射作用,坚决破除落后的、腐朽的政治文化,抵制西方的具有欺骗性、虚伪性的政治理念。

  (二)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凝聚发展动力

  1.党员之间的关系正常化。称呼要分清,从称呼“同志”做起;平等关系要看清,党员在主体地位和政治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自我反省要记清,看有无庸俗化倾向。

  2.党员和党组织关系正常化。强化党员意识,做到忠诚于党组织,与党组织同心同德;强化服从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强化责任意识,把爱党、忧党、护党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终身责任。

  3.党员和群众关系的正常化。强化执政为民意识,摆正“主人”与“仆人”的位置;完善联系群众机制,使制定和执行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群众参与度,适当设立群众“开放日”,让群众列席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发布党内议题,鼓励群众参与讨论。

  (三)构建完善的党内制度体系,优化制度供给

  1.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党章和宪法为基本遵循,做好党内法规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实现各法规制度之间以及各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2.提高制度执行力。内化于心,不仅要学习党内法规制度的条文规定,而且要理解背后的理念和设计,不仅要学习某一项法规制度,而且要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逻辑角度进行审视;外化于行,党员干部带头按制度办事,同时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将遵守法规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内外相济,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全程跟进的制度执行综合评估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监督渠道,从而保障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上下相合,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反馈制度,形成上下结合的双通道式工作反馈机制。

  (四)构建严格的党内长效运行机制,提升运转能力

  1.强化基层党组织“存在感”机制。练好内功,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创新开展党员活动,使党内政治生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补齐短板,选派本领扎实、作风过硬、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党组织担任党建督导专员,甄别症结,化解矛盾,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固本强基,结合扶贫攻坚,以抓党建为根本,壮大集体经济,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

  2.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宏观上,完善和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保证权力在法律的监督下行使,形成对权力运行风险的超前防范;中观上,充分行使党员的监督权、申辩权、批评权等,对权力运行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监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微观上,优化决策流程,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强化执纪问责。

  3.健全责任保障机制。建立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干部容错免责边界,把容许犯错和明知故犯、违法乱纪区分开来;建立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完善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等人文关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