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成果选介(中国文学)

省社科联  2015-12-01

  成果名称:《信徒身份与作家身份的悖论—论张承志、北村、史铁生的宗教认同》

  发表媒体:山西师大学报

  发表时间:2014年7月15日

  作    者:杜昆

  内容摘要:在知识分子日益世俗化、边缘化的转型期,张承志、北村、史铁生依靠宗教认同获得心灵慰藉和自我救赎,并试图凭借文学创作启示他人。张承志皈依伊斯兰教,北村信仰基督教,史铁生亲近佛耶,他们对宗教信仰的选择受到各自文化环境、人生经历的制约。宗教认同对他们的文学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显示出对当今社会文化的批判姿态。作家和信徒这两种身份之间既相互借重,又彼此抵牾,这使得其小说创作陷入停滞或重复的困境之中。因此作家只有协调好文学身份和信徒身份之间的冲突,才能突破既定的宗教信仰给自己带来的遮蔽和束缚。

 

  成果名称:《晚清小说的变革:中西互动与传统的内在转化—以梁启超为中心》

  发表媒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表时间:2014年10月1日

  作    者:姜荣刚

  内容摘要:晚清小说变革的动因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而又颇多争议的论题。该书以晚清“小说界革命”倡导者梁启超为中心,对制约传统小说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之变化、“新小说”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传统小说的演变路径与晚清小说变革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作者认为晚清小说的变革是中西互动下传统的内在转化,具有相当自足性的传统小说面对西方小说的影响时,表现出选择的主动性,而非被动的“应战”。同时,作者还认为明清以来传统小说的演进路径存在着与词类似的“尊体”倾向,而“尊体”倾向与晚清改良小说家的主张是接续的,晚清小说在近代进入正统文学乃是传统小说“尊体”的必然结果。这些观点发人所未发,有助于全面准确地审视梁启超在晚清小说变革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在进一步深入拓展晚清小说的整体思考与研究方面,本书也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思路。

 

  成果名称:《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鲁迅、胡适、吴宓、郁达夫为中心》

  发表媒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表时间:2014年5月10日

  作    者:张高杰

  内容摘要:该著作立足日记本体,从历史学、文体学、心理学、文化学、美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探讨和分析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审美规范、意义价值等,以多元开放的新模式,延伸并拓宽了历史人物研究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路和领域。其主要价值体现在:首先,初步建立起日记源流论、日记本体论、日记价值论的理论框架,较好地诠释了现代作家日记写作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其次,拓展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层面和范围,使现代作家日记研究,成为现代文学和历史人物研究不可忽视的特殊领域;再次,有代表性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日记个案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理论探讨价值。

 

  成果名称:《灵根自植—台湾眷村文学与文化研究》

  发表媒体:河南人民出版社

  发表时间:2014年12月

  作    者:李孟舜

  内容摘要:眷村文学和眷村文化是按照中国文化的母体模式建构起来的,具有对大陆原乡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台湾眷村文学与古代迁徙文化、流寓文化存在精神和文化脉络上的传承关系;眷村文化是台湾地区的“母文化”之一,对于理解观照当代台湾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眷村文学将空间场域与文学话语进行整合,为诸多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的考察提供了多元视角;眷村文学及眷村文化作为与时代历史密不可分的重要文学文化现象在沟通大陆与台湾文化认同融合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本书是大陆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台湾眷村文学文化的学术专著,具有填补学界研究空白的独特价值。本书将具有代表性的眷村文学及影视戏剧作品进行了图谱式梳理,记录眷村历史中最真实与最生动的个体经验,为建构更为开放的文本观念作出了探索。

 

  成果名称:《解放区文学的革命伦理阐释》

  发表媒体:河南人民出版社

  发表时间:2014年12月1日

  作    者:孙红震

  内容摘要:该书以革命伦理为视角,以个体叙事、身体叙事、情爱叙事及家庭血缘叙事为切入点,对解放区文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评析,探究了这一时期文学所展现的独特风貌和深层促发动因,进而指出革命伦理通过与解放区文学叙事的有机结合参与了现代中国革命以及民族国家的建构。以革命伦理为视角为解放区文学进行研究,开辟了认识解放区文学历史意义的新纬度,而且对于当前处于“后革命”社会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范式,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客观的认识与把握解放区文学。

 

  成果名称:《<诗经·击鼓>为怨陈宣公考》

  发表媒体:中州学刊

  发表时间:2014年2月15日

  作    者:李治中

  内容摘要:1.《击鼓》是一首表现政治婚姻不幸的诗歌,创作背景是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卫懿公被杀,并非《毛序》所谓“卫州吁用兵暴乱”;2.诗人是卫国公族少女,远嫁陈宣公。孙子仲是宋桓公之侄,即史载的公孙师,充当宋国与陈国结盟的质子;3.诗人向往美好的婚后生活,但陈宣公顾虑齐楚争霸局势,在联卫、盟宋的问题上态度暧昧,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宣公的怨恨;4.该诗与《燕燕》创作语境相关联,通过对读互证,《击鼓》的创作时间应在卫戴公元年(前659 )的五、六月间,而《燕燕》并无错简问题等。本文的价值在于:1.新证《诗经·击鼓》,赋予其新内涵,提高了该诗的思想与艺术价值;2.对新证《燕燕》等《邶风》中的其他诗歌具有一定的启迪。

 

  成果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圣诞节精神及耶稣之爱》

  发表媒体:圣经文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4年4月16日

  作    者:孟令花

  内容摘要: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中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涉及圣诞节精神的作品。西方圣诞节的传入和圣诞老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人们对作为“人”的儿童的发现,表现出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含义。与圣诞节精神紧密相连的是耶稣的爱者形象,耶稣逐渐成为中国现代作家最喜爱的爱的原型之一,文学由于原型的存在而使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们互相交流,可以说,耶稣沟通了中西方读者共同的爱的经验。该文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圣诞节精神之内涵、耶稣作为爱之原型的具体体现,并总结了这些因素带给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影响及意义,从细节着手深化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关系这一论题。

 

  成果名称:《张彦林传记作品系列》

  发表媒体:河南人民出版社

  发表时间:2014年1月1日

  作    者:张彦林

  内容摘要:该系列由《浪漫诗人徐志摩》《闲话大师陈西滢》《锦心秀女赵清阁》《绮才玉貌:凤子图传》辑成,2014年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作者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叙写了徐志摩的浪漫人生,第一次开启了老舍与赵清阁之间关系的研究及著名作家、戏剧家凤子(封季壬)和著名散文家陈西谨(陈源)的传记书写,特别是在史料的搜集上,如关于徐志摩、赵清阁、凤子、陈西滢等作家的史料,都有很多收获。作者长期致力于现代作家研究,这四部传记体现了作者长期研究所得。这四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叙写了四位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活动、贡献和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描摹了他们细腻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他们与鲁迅、胡适、老舍等文化大家往还的风景,从而给后人以启迪。

 

  成果名称:《从审美借鉴到个性写作》

  发表媒体:河南人民出版社

  发表时间:2014年8月1日

  作    者:杨建平

  内容摘要:该书认为,自然造化、社会生活和文学作品是个性写作的源头活水。主张个性写作要积淀人文素养,改变观察视角,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写作理念。主张从写作的源流、情感的陶冶、思维规律的探索入手;把爱美是人的天性作为起点,在感受自然生活之美基础上,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在感受文学艺术的迷人魅力的基础上,培养一双审美慧眼,在学海采珠,在艺海拾贝。从而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才情,去创作充满人文魅力的个性文章。该书指明了个性写作努力的方向和个性写作实施的素养准备,指出了材料积累、思想品质和文章构思等个性写作的实施途径。本书倡导,个性写作要展示扎实功底,个性写作要彰显独特魅力,个性写作,就是要求在学习中审美,在审美中借鉴,在借鉴中个性写作,在个性写作中提高文章品位。该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一本培养人文修养和写作水平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也是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写作教学的好帮手,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成果名称:《论巴金小说中戏剧闲笔的独特意蕴》

  发表媒体:戏剧文学

  发表时间:2014年5月15日

  作    者:钱倩

  内容摘要:从戏剧闲笔在小说文本中的作用角度研究发现:巴金小说中存有丰富的戏剧元素,文本中的戏剧场面描写为深化主题、点染性格、组建情节服务,而散落于主体情节之外的戏剧名称也并非是随手拈来,而是起着暗合情节、拓展环境、增强小说底蕴、显现情绪体验等作用,富有含蓄蕴藉之美。至今,学者多从美学思想、文艺研究、艺术审美批评、小说的诗学研究等角度对文学巨匠巴金及其作品进行研究。而作者运用文体比较研究法,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了戏剧元素在巴金小说中的显隐功能。该文从文体交融的角度开辟了关于巴金小说研究的新领域,拓展了传统的研究视野,提供了东西方戏剧与巴金小说关联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