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荀爽 《延熹对策》《女戒》

中原文化经典汇要  2019-03-20

[作者] 荀爽128—190),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东汉经学家、书法家。战国荀卿十二世孙,当涂长荀淑第六子,兄弟八人,均有名当世,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二岁便能诵《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道:“可为人师。”于是他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人称赞他:“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逃汉水之滨十余年,以著述为事,被人称为硕儒。党禁解,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何进怕他不至,迎荐为侍中,及何进败亡而罢。汉献帝即立,董卓辅政,又征他,被迫就任为平原相;行至路上,追为光禄勋;就职问事三日,又进拜司空。因董卓暴行,曾参与司徒王允谋董卓事。后于董卓迁都长安时病卒。著有《<礼><易><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公羊问》《辩谶》,及百余篇的论、叙集子《新书》(今多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荀氏注》三卷。

 

延熹对策

据唐李贤等注《后汉书》本

 

[解题] 本篇选自唐李贤等注《后汉书•荀爽传》。题目为编者所加。文章为汉桓帝延熹中荀爽任郎中时所上的对策。文章引经据典,从行孝道、正人伦入手,阐明“礼”为“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继而提出遣散宫中“非礼聘未曾幸御”的宫女等一系列富国安民的措施,可谓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其象在《周易》之《离》。”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则火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时则废,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遗其亲。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众矣。”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春秋传》曰:“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天下通丧,可如旧礼。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义,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睹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察法于地,则昆山象夫,卑泽象妻。睹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鸲,雌则顺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乾为人首,坤为人腹。远取诸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地。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首《关睢》;《礼》始《寇》《婚》,先正夫妇。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遵法尧、汤,式是周、孔。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叙矣。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来也。众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阳竭于上,阴隔天下。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征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阳施,祈螽斯。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春秋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严督有司,必行其命。此则禁乱善俗足用之要。

 

女戒

据宋刘清之《戒子通录》本

 

[解题] 本篇选自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卷八。女戒,即教诫女儿。文章始引《诗经》之语,以引起教诫女儿的为妇之道,具体而周全。当今看来,不无几分迂腐,然而毕竟有其可取之处。

 

《诗》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明当许嫁,配适君子,竭节从理,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以崇《螽斯》。百叶之祉,婚姻九族,云胡不喜。圣人制礼,以隔阴阳。七岁之男,王母不抱;七岁之女,王父不持。亲非父母,不与同车;亲非兄弟,不与同筵。非礼不动,非义不行。是故宋伯姬遭火不下堂,知必为灾,伯母不来,遂成于灰。《春秋》书之,以为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