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张衡 《驳图谶疏》《灵宪》

中原文化经典汇要  2019-04-15

[作者]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东汉文学家、科学家。他少时敏而好学,善写文章。二十三岁时始为南阳郡主簿,三十四岁时至京城任郎官。曾在京师雒阳(今洛阳市)太学,研究文学和科学。后两度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他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并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够看到的二千五百颗星,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此外,制造有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飞行数里的木鸟等,被后世称为“科圣”。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当时天下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无不奢侈,于是他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十年乃成。汉安帝素闻他善术学,征拜为郎中。汉顺帝阳嘉年间,为宦官所谗,出为河间相。后上书乞骸骨,又拜为尚书。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去世。著有天文学著作《灵宪》。文学作品除《二京赋》之外,还有《南都赋》《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同声歌》等。原有集,已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张衡集》。

 

 

驳图谶疏

据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解题]本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四《张衡集》。驳图谶疏,即驳斥符命占验之书的奏章。汉顺帝时,以谶纬之书《七经纬》作为太学生的“内学”,而将儒家的“五经”作为“外学”。士子要想顺利踏上仕途,必须通晓谶纬之学,因而儒者争学图谶,以附妖言。于是张衡于阳嘉二年(133)给顺帝上了此疏。文章首先探讨了“谶”所产生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指出非圣人所为,乃是别有用心者所编造,继而列举了历史上不容置辩的事实,说明图谶书的荒诞,从而提出了禁绝图谶书的建议。可谓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本尽于此。或观星辰逆顺,寒燠所由,或察龟策之占,巫觋之言,其所因者,非一术也。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谶书始出,盖知之者寡。自汉取秦,用兵力战功成业,遂可谓大事。当此之时,莫或称谶,若夏侯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述著,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尚书》尧使鲧理洪水,九载绩用不成,鲧则殛死,禹乃嗣兴;而《春秋》谶云,共工理水。凡谶皆云黄帝伐蚩尤,而诗谶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春秋元命苞》中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战国,非春秋时也。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其名三辅诸陵,世数可知。至于图中,讫于成帝。一卷之书,互异数事。圣人之言,势无若是。殆必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资。往者侍中贾逵擿谶互异三十余事,诸言谶者,皆不能说。至于王莽簒位,汉世大祸,八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且河洛六艺,篇录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簒。永元中清河宋景,遂以历纪推言水灾,而伪称洞视玉版,或者至于弃家业,入山林,后皆无効,而复采前世成事以为证验。至于永建复统,则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势位,情伪较然,莫之纠禁,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据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解题]本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四《张衡集》。灵宪,即经(恒)星运行之法。此篇,一说是《灵宪》的序文。本篇从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无限、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方面探讨了天体形成、演化和各星之间的关系,并首次说明了月食的原因。这在神学盛行的汉代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梁刘昭注补《后汉书•志第十·天文上》赞张衡道:“天文之妙,冠绝一代!”

 

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之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而皇极有逌建也,枢运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经天常;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曰: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漠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为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太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

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将覆其数,用重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义,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天有两仪,以儛道中。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在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有验于物,则人气左羸,形左缭也。天以阳回,地以阴淳。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地致其静,承施候明。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序顺至,寒暑不减,致生有节,故品物用生。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致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

凡至大莫如天,至厚莫若地。地至质者曰地而已。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汉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跱,各有逌属。紫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廷。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巿有坐。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神轩辕于中。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其后有冯焉者。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日之薄地,其明也。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火。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繇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水。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

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挺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经次,用告祸福,则天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

夫三光同形,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星。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则石。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觌于东,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于西属阴,日与月此配合也。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

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有列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妖经星之所,然后吉凶宣周,其详可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