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战国末期政治家和书法家。初为小郡吏,后师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学业完成后,他审时度势,到秦国施展抱负。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秦始皇)任命为长史,继而拜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由于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谏逐客书》谏阻,被秦王政所采纳,不久被任为廷尉。他所建议对六国实行各个击破的策略,对秦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秦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他积极主张废除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止私学,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制;并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我国的文字统一和书法艺术均有一定的贡献。秦始皇巡视病死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平台村南)后,他为保全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又为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夷灭三族。
李斯工书,善文章。泰山、琅琊等刻石,相传均为其手书。著有《谏逐客书》《狱中上书》等奏文和《仓颉篇》(今佚。仅有出土汉代残简)。其文章多散见于《史记》《文选》和《古文苑》中。其为文说理透辟,论事周详,所以鲁迅先生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