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开封古城黄泛地层洪水记录及洪灾度反演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016-05-30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职研究员、环境与规划学院马建华教授等著《开封古城黄泛地层洪水记录及洪灾度反演》,2016年5月23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开封环境演变研究的重要成果。

  内容简介:

  多次黄河泛滥沉积将不同朝代的开封古城淤埋在地下,形成“城下城”奇观。全书试图从地层学角度揭秘开封“城下城”时空格局与形成过程。在开封市钻取4个25 m连续岩芯,开展高密度岩芯样品粒度、黑碳、地球化学元素和年代分析。首先运用小波分析技术对岩芯的沉积旋回进行多指标综合划分,确定黄泛次数;然后建立基于冲积地层洪泛信息的洪灾度模型,对战国以后入城洪水的洪灾度进行反演;最后讨论黄河水患与开封古城衰落关系。

  该书的主要学术观点或贡献如下:(1)冲积地层的黑碳含量、人为源元素含量、孢粉含量与组成可以作为划分沉积旋回的代用指标,特别适用于深受人类活动影响、正常粒度层序遭到扰动地层的沉积旋回划分或黄泛次数确定。战国以来,共有6次黄泛洪水灌入开封古城城墙之内,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25年、1387年、1399年、1461年、1642年和1841年。(2)从黄泛地层中提取水动力强弱(砂黏比、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粗切点Ф值和推移质线段斜率)和泛滥时间长短(旋回厚度)信息,构建了洪泛指数(FI)模型及洪灾度分级标准。应用FI对各次黄河泛滥事件的洪灾度反演发现,6次进入城洪水的洪灾度大小依次是1642年(极强)>1399年(强)>1641年(中等)>1387年(中等)>1841年(中等)>公元前225年(中等)。(3)开封城区地下普遍存在战国大梁城(10~15 m)、北宋东京城(8~10 m)、明代开封城(3~8 m)3座古城的废墟,个别地方存在清代开封城古地面(1~4 m)。除北宋东京的衰落是由于政治因素(靖康之变)外,发生在公元前225年、1642年和1841年的黄河泛滥是开封古城兴衰的重要转折点。

  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倾力推出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系列精品图书之一,该文库旨在紧紧围绕服务于“黄河文明伟大复兴”和“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黄河学”为宏伟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地层分析法的开封地下古城衰亡与黄河水患关系研究”(项目编号:411714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黄河变迁与开封城市兴衰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JJD790023)、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河南大学项目“基于地层分析法的开封“城摞城”奇观与黄河水患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BGJ090101)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还得到了“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出版资助的支持。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从开封“城下城”奇观谈起

  第一节 开封“城下城”的点状证据

  第二节 开封“城下城”的线状证据

  第三节 开封“城下城”的面状证据

  第四节 开封“城下城”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本书的任务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开封市概况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岩芯物理性状描述

  第一节 金明钻孔岩芯性状描述

  第二节 师专钻孔岩芯性状描述

  第三节 医专钻孔岩芯性状描述

  第四节 明伦钻孔岩芯性状描述

  第四章 开封城市黄泛地层沉积旋回划分

  第一节 小波分析及其在沉积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基于粒度的沉积旋回划分

  第三节 基于黑碳含量的沉积旋回划分

  第四节 基于人为源元素含量的沉积旋回划分

  第五节 岩芯沉积旋回综合划分及其年代框架

  第五章 开封西郊黄泛地层洪水事件的孢粉记录

  第一节 主要孢粉类型

  第二节 孢粉垂直分带

  第三节 洪水事件的孢粉记录

  第六章 黄泛地层洪灾度反演

  第一节 黄泛地层洪灾度指标体系建立

  第二节 黄泛地层洪灾度模型构建

  第三节 战国以后黄泛地层的洪灾度反演

  第四节 黄河水患与开封城市衰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