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构建中原经济学,奏响“新中原中心论”时代最强音

河南社会科学  李庚香2022-01-26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上,中部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河南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需要亿万中原儿女用一个又一个出彩绘就浓墨重彩,需要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更大的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后,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未来百年,我们前瞻30年,提出河南需要打造中原经济学。

  一、全面把握中原经济学提出的新时代背景

  中原经济学的提出,不仅有其内在的学理基础,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应新时代需求而生,是对新时代新要求的积极回应。构建中原经济学,首先要从中原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全面把握其产生的时代大势、社会大局和实践基础。

  (一)站位全国,“新中原中心论”呼之欲出

  新时代,河南的发展要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定位,要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定位,要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来定位。

  202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东西南北中无死角的重大战略全覆盖,北有京津冀、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东有长三角一体化,西有成渝城市群,中有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由此,区域协调联动效应、整体效应越来越凸显。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第一人口大省,作为中部的腹心,战略地位尤为突出。

  一是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河南“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能够实现内循环,并有助于外循环。由于河南的经济是内需主导的经济,所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有望成为中国的第五个增长极,从而为河南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新时代黄河文明轴心带的形成,为我们研究大河文明与中国之治提供了巨大空间。

  三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河南是中国大国农耕的“战略后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河南的乡村振兴必将走在全国前列。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地区、中原地区的最大时代机遇。当前,河南要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以及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中,中原中心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提出“新中原中心论”恰逢其时。

  (二)着眼未来,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擘画

  如果说“老家河南”揭示了河南的文明化进程,文史哲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出彩河南”则体现了河南的现代化进程,中原经济学、中原政治学、中原法学、中原生态学、中原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对现代化河南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确立了“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明确了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大战略,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从而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河南”和“怎样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问题,充分彰显了河南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使命担当,绘就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宏伟蓝图,揭开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崭新篇章,奏响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时代最强音。

  (三)立足河南省情,中原经济学必须解决河南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今日的河南,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亟待解决。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比较大,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低,供需匹配度不高,比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中心城市带动引领作用不明显,商丘、周口、驻马店等传统农区发展相对滞后。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服务业不大不强不优,尤其是创新能力不强。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的创新体系是比较薄弱的。如与安徽相比,2019年安徽3万亿元GDP中就有1万亿元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基建等新经济总量占比1/3;河南现在的经济总量是5万亿元,但新经济总量占比还不足1/4,差距很大。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资源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治理、发展和安全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比较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一些干部观念视野、专业能力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这四大问题,是中原学必须破解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大省新路,通过转型发展,通过跨越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部地区崛起的新路。

  总体来讲,“新中原中心论”呼唤立足中原、着眼全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原经济学;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需要通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的中原经济学;补足短板,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适应问题,急需立足河南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中原经济学。

  二、深刻理解中原经济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中原经济学的概念

  中原经济学概念是建立在中原和经济学概念基础上的,只有在对中原和经济学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才能对中原经济学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界定。

  我们认为,在当下语境中,对中原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弹性的,应当兼顾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地域指向与文化因素,不能过于宽泛或狭窄。在此意义上,作为一个区域概念,中原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和中心,包括与河南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的区域。若从区域经济的意义上理解,中原大体上等同于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即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包括了中古以来历史上中原地区观念中的其他部分,共涵盖5省30个地级市及3个市辖区、县。为什么我们要用“中原”而不用“河南”这个概念呢?因为河南仅仅是一个行政地理概念,而“中原”不仅是一个地域、区域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文明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简言之,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基于上述理解和界定,我们认为,所谓中原经济学,是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时代背景,遵循和体现经济学一般规律和方法,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中原传统经济思想为逻辑起点,以中原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传承和弘扬中原经济思想优秀传统,指导、服务和推动中原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和学说的总和。它综合运用当代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中原传统经济思想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新成果,为思考和解决中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供先进的理念引领、深厚的学理支撑和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上述意义上,中原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学科视野下对中原传统经济思想创新转化和对中原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探究。虽然历史上中原经济学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和理论雏形,但是并未出现以“中原经济学”为概念的科学理论体系。如果说,中原传统经济思想是完全没有现代学科划分状态下的综合性学术研究,那么中原经济学则是在明确的现代学科意识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它强调现代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强调汲取和依托从中原传统经济思想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而来的最新成果,强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致力于构建解决中原区域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区域特色学科。我们要研究的是3.0版,把经济与生态、文化、数字化一体进行研究。

  (二)中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注,并在河南最先提出“新常态”这一论断。他提出的“四张牌”“四着力”“三起来”“三结合”“三个转变”“两个更好”等观点对于河南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中原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中原传统经济思想不仅对中原、中国而且对世界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其一,中原传统经济思想可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其二,中原传统经济思想可以为建立中国经济学派提供思想引领;其三,中原传统经济思想可以为中国式管理提供哲学基础。老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更是讲了许多经济学的原理。从历史渊源看,中原经济学发端于中原传统经济思想。中原经济学的思想理论渊源既包括夏商周时期的《易》,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管子、计然、白圭(《汉书》中称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以及唐代的刘晏,清代的康百万等代表性思想家、经济改革家、商业活动家们的思想。比如,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二和八在《易经》八卦中,都属于八卦中的坤卦。因此,所谓的二八定律,和《易经》中坤卦的哲学思维有着同根同源的思想理论。我们平常重视的“变易”“不易”“简易”中蕴含着“交易”和“生意”。比如,“均衡”这一经济学核心理念,就与《易经》中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异曲同工。西方重平等,中国既重平等也重“平衡”。比如,在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个核心命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当下的治道变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比如,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角度来考察,“商圣”范蠡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农末兼营观点、经济循环学说、贸易思想和价格理论四个方面,他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富而好行其德”,以及“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与时逐而不责于人”等经营理念,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外,理学繁荣的宋明时期非常重视义利之辩。“二程”等理学家主流思想认为,“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二程语录》),认为道义和功利是相斥的。这其实与市场经济讲求经济与伦理的统一是不一致的,没有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康百万家族信奉的“留余”文化倡导平衡共赢、因时而变、兼济天下、让利于民,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精髓,也是优秀传统经济思想“谦”的体现。中原传统经济思想研究,是综合运用当代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经济学思想及其方法为主、以中原历史文化和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思想研究。比如,对管子、计然、范蠡、白圭、刘晏、康百万等源于中原大地的经济、商业领域代表性人物、学派、典籍及其思想的研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何用时代精神进一步激活,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是中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河南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承载地。其大省新路之所以被人关注,是因为它的追赶式发展必须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必须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河南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和枢纽经济这两大优势,郑州商贸城的发展世人瞩目。中原经济学,就是要解决新时代河南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原经济学就是研究河南的现代化进程的,就是要研究河南的高质量发展的,就是要研究“创新起,中原兴”。如果说广东经济的特质是“开放”,浙江经济的特征是“民营”,那么河南经济的特点就是“转型”。河南经济是一种追赶型经济,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结构转型。主要应该聚焦四个问题:一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成为中高端、关键环?二是中部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黄河流域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四是在乡村振兴上如何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当代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以经济学领域及其方法为主,以中原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涉及的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比如,“创新起,中原兴”的研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比如,中原区域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中原区域经济发展要处理的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均衡与非均衡、中央与地方等方面的关系,县域治理“三起来”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着力研究。

  三、擘画中原经济学未来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过去100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构建立足河南实践、有效服务河南经济发展的中原经济学是河南经济学学科发展和河南现代化建设的双重诉求。中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打造新时代中原经济学专家学者群

  我们常讲,河南是社科大省,不是社科强省。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高等院校、省市社科院、党校系统等专门从事社科研究的人员达4.5万人,社科工作者众多,社科专家众多,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家、大家较少。相比我省的文学创作、作家群体在全国的影响力,社科理论研究领域逊色不少。“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大力实施河南社科名家推介工程,积极打造有影响的中原人文学者群、中原法学家群、中原经济学家群、中原思想家群,推出“中原百家”,不断提升河南在全国社科界的影响力。打造中原经济学专家学者群,我省有着良好的基础。

  一是拥有扎实的经济学人才储备和基础。河南专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基础研究的学者众多,他们立场坚定、功底扎实、学风优良,积极开展经济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特别是河南高校的经管学院,拥有一大批专门经济学人才。从社科联工作层面看,在年度调研课题申报、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设立、优秀青年社科专家评选等工作中经济学专业都占了最大的比重。

  二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如杨承训、耿明斋、孙新雷、张占仓、谷建全、焦国栋、喻新安、王永苏、程传兴等,他们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经济学理论知识,目前,虽然他们大多还没有在全国形成很大的影响力,但他们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就是我省的经济学家在省社科联组织的省领导与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提出的,并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在上述基础上,发挥“集团军”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形成“五指握拳”、集中发力、团队作战的效应,打造新时代中原经济学家群,正当其时。与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相呼应,与中原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相一致,要通过开展中原经济学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经济学综合性应用研究,凝聚不同学术视野、不同专业见解的科研人员集体攻关,深挖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培养一批致力于中原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原经济学研究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逐步打造新时代中原经济学家群,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创新和学科构建。

  (二)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原经济学理论体系,努力推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学力作

  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有14个门类,经济学是其中之一。有影响的经济学成果不仅要顺应社会发展变化,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要反映社会实践,解决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经济学门类又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的作用在于认识世界,应用经济学的作用在于改造世界。中原经济学的研究既要求我们重视基础研究,更要求我们重视应用研究,必须重视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河南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河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第一,要树立“新文科”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新文科”建设应运而生。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的学术成果,都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这种交叉不仅包括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包括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原经济学的研究要顺应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运用多学科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建设“新文科”的过程中不断生长、成长。

  第二,要突出应用导向。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他说:“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的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中原经济学要把研究扎根在中原经济发展的土壤中,要把论文写在中原的大地上,一方面不断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多方位、多维度寻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最优思路与路径。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擘画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蓝图,为我们提出一系列亟待深化的理论课题、一系列亟须解决的实践难题。中原经济学要扎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实践,深入对接“十大战略”,聚焦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应用性研究。

  第三,要有学理支撑。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经世就是认识世界和管理世界,济民就是服务人民、帮助人民。新时代中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学理支撑,一方面要视野广阔,要有历史视野、国际视角、全局观念,从中国看中原、从亚洲看中原、从世界看中原;另一方面研究对象要精准,一定来自对河南经济现象和问题的研究,一定内嵌于河南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之中,一定解释河南经济现象的本质,解释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从而能够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四,要树立学术自信。纵观历史,大国崛起与其经济学理论崛起和经济学话语权提升是相伴而行的。像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心从英国逐渐转移到美国一样,在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世界经济中心也必然逐渐转移到中国。当前,河南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学大家,也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学大作。然而,我国经济学界有实力和自信迎接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向中国转移,我们也应该有自信有能力总结河南发展的新鲜历史经验、鲜活实践和伟大成就,提出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系统性经济理论,进而构建新时代中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原经济学一方面要善于提出揭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原创性成果,服务河南实践;另一方面,要力争推动重要研究成果从地域性研究上升为一般性经济理论研究,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可借鉴可复制的经济发展案例和理论,从而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部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中原中心论”的经济发展走势,提出了“中原经济学”这一重大理论诉求。然而,中原经济学专家学者群的形成,与构建中原经济学理论体系又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中原经济学专家学者群的形成,我们难以推出中原学经济理论体系。同时,中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原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崛起也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体化推动。要通过《中原经济学概论》的编写,凝聚和汇聚河南经济学界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进军的新征程,要前瞻30年看问题。未来30年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原经济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大山大河大平原的中部地区建设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中原经济学是新时代赋予河南经济学界的机遇和使命,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河南建设“四个强省”、国家创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园的时代需要,是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体系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河南社科界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需要。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为奏响“新中原中心论”的时代最强音贡献经济学界的华丽乐章。我们要通过中原经济学的打造,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最强音。

      (本文作者为李庚香,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原载于《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12月 第29卷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