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新起点的时代背景下,明确认识漯河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历史坐标和现实脉络,对创建工作的思想凝聚、力量调动、任务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之源:贾湖遗址的历史文化定位
讲清楚作为文化源头之一的贾湖遗址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和定位,是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创建的基石和底气。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总结古人造字的原则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近的从我们自身取象,远的从天地万物取象。古人在观察自身和万物的基础之上初造了“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已经不能满足我们记录语言的需要,古人采用文与文的组合方式又造了“字”。即《说文解字叙》中所说:“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是事物形象的本来面目,字是文与文结合滋生出来的、逐渐多起来的现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贾湖契刻符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刻在甲骨和泥陶上的契刻符号,1987年出土于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贾湖契刻共发现17例,分别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专家研究,刻符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这些刻符无论起笔、落笔还是整体的结构,都跟我们现在的汉字非常接近。
专家研究认为,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可能有某种继承关系,“贾湖契刻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贾湖发现的契刻符号,早于安阳殷墟的成熟文字甲骨文4000多年,比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汉字的起源很可能就在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就目前文字的出土与研究现状来看,贾湖刻符可以称得上中华文字的源头之一。
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早于文明而产生,在贾湖遗址上,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发掘,大量文物标本证明,贾湖先民已掌握了房屋构筑、制陶、磨锯、钻孔、渔猎工具制作、稻作农业、酿酒、人工养殖等多种技能,在音乐文化、宗教文化、字符创造等方面更展现出创造的智慧。贾湖遗址所表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因此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
贾湖遗址一开始被认为是裴李岗文化遗存,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这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其骨笛、龟甲等文化因子,并没有出现在比其时代晚的裴李岗文化中。从贾湖遗址有形的文化呈现,我们更能体味到漯河先民求生图存、追求进步、探索创新的无形精神内韵。因此,贾湖遗址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汉字源头之一和中华文化源头之一,这是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能够走出中华、走向世界的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历史文化定位。
二、字学宗师:许慎文化的历史地位
漯河不仅出土了“汉字之源”——贾湖契刻符号,而且诞生了一代字学宗师许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许慎文化对中华汉字文化体系具有奠基性的重要贡献。许慎文化之根在漯河,是漯河的优势和特色,也是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支撑。
许慎生平事迹历史记载甚少,只有《后汉书·儒林传》有许慎传略:“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虽然这85个字的记载过于简略,但丝毫不影响许慎作为经学家、文字学家的崇高地位。许慎耗费30多年心血,编撰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汉字的形、音、义第一次得到规范和统一,比西方的英语词典早了1600多年。如果说秦始皇“书同文”统一了官方文书里的文字,而许慎则用《说文解字》在学术上完成了对汉字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后人评价许慎的贡献“可比孔子,可比周公”,并尊其为“字圣”“字学宗师”。
《说文解字》全书共15卷,正文分540部,始一终亥,收文(小篆)9353个,重文1163个,说解字数133441字。《说文》一书体大思精,前无古人。许慎充分展示了他渊博宏通的学识,对古汉字系统分别部居,全面考订文字的形、音、义,广泛征引经籍文献,对诸家学说去伪存真。如此艰难繁复的工作,如此巨大的劳动量即使放在具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今天,也非一人轻易能够完成。
许慎第一次系统阐释了“六书”理论,开创了部首编撰字书的体例。《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是辨识古文字的阶梯。《说文解字》逐一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起到了沟通古今、规范和统一汉字的作用。
《说文解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解字思路,破解了计算机汉字输入的世纪难题。《说文解字》以540部统摄天下古今文字,使纷纭复杂的汉字初步有了门类可归。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民教授说:“汉字是不朽的,但也差点被电脑置于死地。外国人发明电脑的时候,没有顾及汉字的特点,只设计了26个字母键。我们的祖先包括许慎也不可能预见到汉字会面临电脑挑战。但还是许慎给了我们一把钥匙。”王永民教授正是从研究《说文解字》入手,创立了五笔数码(简称王码)输入法,使汉字的输入效率超过了西洋文字,使古老的汉字重新焕发了生机。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字学大典,又是一部打开通向古代文明大门的百科全书。许慎对于汉语字词本源的诠解,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性。通过《说文解字》,可使后人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生产状况、文化科学、地理沿革、风物习俗等知识。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其中仅经文就达1083条,对于《老子》《墨子》《韩非子》《楚辞》等书中的材料也多所采用。许慎还博采众长,大量引用了汉代董仲舒、司马相如、刘向、刘歆、贾逵、扬雄、班固等20多位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有些在现存典籍中还能找到,有些则找不到了,甚至有些引述的原书早已亡佚。《说文》中所保存的这方面大量的信息,成为后来学者探索上古文明的渊薮。
《说文解字》问世近1900年来,成为中国历代学者的必读之书,历朝研究《说文解字》者大有人在。至清一代,大家层出,学者们对其推崇达到顶峰。由此还形成了一门新学科——“说文学”(又称许学)。
许慎夫子呈现给后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经典文化中的瑰宝,其彰显的默默无闻、创新创造、淡泊名利的人文精神,丰厚了漯河人文精神底蕴,是中华圣贤的重要代表人物。传承至今的许慎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文源字宗”,形成了漯河不可比拟、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资源禀赋和软实力,也成为中国最具中华汉字文化特色的城市。
三、源远流长:漯河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愿景构建
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加快推进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漯河市制定了《关于漯河市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三区一中心”的总体目标,即:把漯河市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汉字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汉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许慎文化研究教育传播中心。
经由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创建,最终实现新时代漯河汉字文化的三大愿景:一是漯河汉字文化成为中原学区域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二是漯河汉字文化成为“老家河南”文化的起始源头。三是漯河汉字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之基。
为了实现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的总目标和时代愿景,必须坚持国际视野、中原特色、高点定位,深入研究挖掘汉字文化资源,加大存量汉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发展汉字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汉字文化传承弘扬载体,持续强化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特色定位,使之成为漯河的标识符号,成为世界文字文明的中国名片、华夏文明的漯河地标。为此,我们正在推进实施的项目包括:
一是全国百家“211高校”成为漯河汉字文化研究联盟的研究机构。2016年以来,漯河市不断加强与全国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持续推进汉字文化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50多家高校签约共建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和教学实践基地。下一步,将努力争取与全国100家高校签约合作,在此基础上推动成立国家、省级许慎文化研究机构,创办许慎文化研究专业期刊,把漯河建成名副其实的汉字文化研究中心。
二是千名汉字学、语言学、训诂学、文化学专家、教授成为漯河汉字文化研究的文化智库专家,研究汉字,传播汉字文化。2005年以来,漯河市连续举办了四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海内外许慎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在字圣的旗帜下集结,为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出谋划策、凝心聚力;专家学者们适应时代需要,研究阐释许慎和汉字文化,不断赋予汉字文化新的内涵和现代魅力,让汉字文化在新的时代更加熠熠生辉,推动许慎和汉字文化研究走向世界。
三是组建万名世界范围内的热爱汉字文化、历史文化、乐舞文化研究传播推广志愿者团队,线上线下进行汉字文化的研讨、交流、宣传推广。我们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组建汉字文化讲师团和传统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许慎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四进”活动,举办“清明祭先贤,全城诵经典”、许慎文化庙会、许慎文化知识大赛、说文解字大讲堂、篆书作品展、师生书法作品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广泛传播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
四是吸引百万国际和国内华人以及热爱汉字文化的各国友人来漯河进行寻根追源、文化交流、旅游参观。我们不断加强汉字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郑州大学签约共建外国留学生文化交流基地,开展了9期外国留学生漯河行活动,累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000多名留学生来漯河举办汉字文化学习交流、社会实践和文化考察活动;开展“两岸三地”青少年“汉字文化之旅”“汉字溯源漯河行”文化交流活动,与中国文化院、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合作,开展了香港中学生“中华文化之旅——探寻汉字之美”漯河行活动,扩大汉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融入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依托漯河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服务,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增强中华汉字文化国际影响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汉办、中国孔子学院的合作和联系,积极邀请更多的外国友人到漯河考察、交流,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积极运作许慎和《说文解字》进入孔子学院的教学体系,推动汉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五是建成国家中华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国家中华汉字研究基地、国家礼乐文明研究基地、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国际国内传统文化研究交流的核心区域。我们启动了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一系列完善提升工程,中华辞书博物馆、许慎文化学院、文化大观园、中华汉字体验馆、六艺馆、射馆、东观藏书楼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成功申报了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与中国孔子研究院签约共建文化交流基地;成立了许慎印社、许慎学堂,打造了多层次、广覆盖、常态化的汉字文化弘扬传承格局。
追源溯本才能传承创新。讲清楚文源字宗的漯河历史文化坐标,我们才能在更高的维度形成共识。强大自信,凝聚力量,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让中华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影响全球。汉字文化复兴,则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则中华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复兴,则中华民族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源字宗”——漯河,创建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漯河贡献!
(作者系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体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