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姬志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中原人文社科网  2023-03-17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3月3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理论研讨会。11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的研讨方向谈认识、提对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本网站将陆续刊发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今日刊发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姬志闯的发言《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1679037379622515.jpg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凝聚了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长期探索的实践经验,也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三大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整体观思维方法协调各种要素关系,因此,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制约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要素之间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一、在认识上,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准确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而成功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既要发挥好党的领导的最大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二)守正与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是基于批判性继承的重构,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探索,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历史积淀与人民现实创造相结合的最新建构,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守正确方向和道路,在重大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上毫不动摇,又要在各领域大胆进行制度、机制、文化和实践创新。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科学和成功,关键在于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符合现实国情的特殊需要,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遵循现代化建设以工业化为基础的普遍规律,吸收借鉴各种现代化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四)中国性与世界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底色是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同时也指向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中国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一方面,以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性”破除了现代化话语的西方中心主义,为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范例;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应在“世界性”视域中反思自身、取长补短。

  二、在实践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既要求在顶层设计时不脱离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做好制度设计,为实践探索提供指导方向,也要允许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多元化尝试。

  (二)战略与策略

  战略是原则、是方向,是从长远、全局和大势上做判断。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策略是战术、是方法,是对战略的服务和落实。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新情况新变化,制定新策略,做到创造性落实。

  (三)公平与效率

  公平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以公平为前提才能得以持续。这就要求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民众贡献度与民众获得度之间的统筹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既要遵循市场逻辑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率,又要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本和市场逻辑,以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

  (四)充满活力与塑造良好秩序

  中国式现代化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动态平衡的现代化。秩序是规则,活力是潜能释放。一般规律表明,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总是矛盾不断、风险高发,极易陷入社会动荡的漩涡,而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奇迹,实现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并行存在,只有在秩序的框架下保持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才能不断释放。

  (五)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既需要充分激发内部发展因素的活力,也需要充分引进或者融入外部发展环境,把发展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的力量根基要靠自己,通过构建发展新格局,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最大程度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南实践中如何呈现

  (一)人口大省与高水平现代化

  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在河南表现更加突出,因此,如何从省情出发,将人口大省转型为人力资源大省,如何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地方经验,如何推进工业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如何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等问题,都是河南省推进现代化的重大关切。

  (二)农业大省与共同富裕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产业链较短,附加值偏低的特征制约农民收入,因此,如何在农业产业附加值挖掘空间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打造优势产业,提升经济质量,增加民众收入;如何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如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高位转型传统产业;如何构建支持社会公正的保障体系,都直接关乎共同富裕。

  (三)人与自然和谐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由于人口多、发展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向自然资源攫取的规模和速度都比较高。因此,如何破解资源有限、枯竭矛盾,实现发展转型;如何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如何在生态环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间实现和谐统一,都是河南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四)内陆腹地省份与对外开放

  河南省属于典型的内陆腹地省份,现代化实践中多依靠自身的发展资源,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的产业合作与分工的程度不高;同时,盘活内部资源压力大,发展资源拓展空间较小,在加大省域协调统筹力度的同时,面临消弭优势资源地市的发展动力瓶颈。如何用好用活内部资源,吸引和借力外部资源将成为推进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议题。

  (作者:姬志闯,系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