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来源:河南省社科联  作者:王海杰2022-11-07

  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联推出二十大特别策划——“聚焦二十大·一起学报告——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谈”,邀请社科界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学报告、谈认识、说体会。从10月19日起,分九个专题陆续推出,以飨读者。今天推出专题九“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现代化河南建设”之二: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海杰的文章《以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以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王海杰

1667804635914601.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充分证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二十大报告再次发出了大力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强音,为新时代民营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民营企业的结构性改革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民营企业加快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充分释放活力和创造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河南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在助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推进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调查显示,河南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动能偏弱,关键性新要素偏少,整体竞争力不强,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结构较为落后,空间聚集度偏低。为此,需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助力“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制企业,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结构创新,构建责权利明晰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治理结构。鼓励民营企业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明确各自职权及议事规则。鼓励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推动质量、品牌、财务、营销等精细化管理。探索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中共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作用,重视发挥公司律师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二是优化能力结构。整合企业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化民营企业的能力结构。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支持中央企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硬科技创新,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借助数字技术、价值共创和跨界融合,提升民营企业的数字机会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协同能力,驱动民营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民营企业的金融素养,鼓励民营企业探索创新资本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强化数据意识和连接意识,通过数据管理、分析和挖掘,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渠道,实现营销精准化,积极尝试创新营销模式。

  三是优化要素结构。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省市协同,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以打造国家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培育重大技术创新的孵化和承载平台。省级支持各市对标沿海发达地区,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制定出台最优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政策,全面提升河南省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支持县市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升对回乡、返乡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强化省级金融大数据平台服务功能,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改革创新财政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最大限度激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省市制定出台支持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融资支撑。

  四是优化产品结构。民营企业要通过数智化转型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深度的双向交互,借助数字技术,探索众包、众筹等模式,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产品研发设计,精准快速地把握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产品研发方向和产品线,合理设计市场型产品、利润型产品和形象型产品的功能结构,在引导民营企业回归主业主责中,动态优化产品线的宽度、长度和深度,提升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借助“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引导高成长型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引导成熟型企业另辟蹊径寻找细分赛道的增量机会、通过产品创新打造差异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加快产品迭代、品类创造,打造一批带动产业升级的新产品,进入产业链的中高端、价值链的关键环。深化地企合作和央企间的合作,整合区域产品零部件企业,搭建从设计、材料、工程试验的产品开发流程,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配套+服务”链条完整的产品生态系统。

  五是优化规模结构。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等措施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强化“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民营企业梯次培育,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民营企业梯队,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创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积极围绕“链主”补链强链延链,打造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的企业集群,发挥企业集聚最大效应。

  六是优化产业结构。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机遇,坚持“项目为王”,支持处于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通过新技术嫁接、新模式导入、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布局等开拓新赛道,实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联动发展与协同升级新格局。推动材料、装备、汽车、食品、现代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迭代升级。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借助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掐尖领跑。推动新一代通讯、未来网络、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前瞻布局,通过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非对称性赶超,实现破冰引领。

  七是优化空间结构。提升民营企业空间集聚度,推动区域协同,优化市本级、县域以及乡村民营企业空间结构,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借助金融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政府服务优化等政策措施,通过优化产业生态、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推动区域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助力县域民营企业以特色化、绿色化、数字化、链式化使民营企业发展为“成高原”的主体。借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资金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区民营企业集聚,通过创新力、吸引力、控制力和聚集度的提升,以“大”和“强”使民营企业成为“起高峰”的主体。

  (作者:王海杰,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