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联推出二十大特别策划——“聚焦二十大·一起学报告——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谈”,邀请社科界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学报告、谈认识、说体会。从10月19日起,分九个专题陆续推出,以飨读者。今天推出专题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之二: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教授桓占伟的文章《做好高校人才工作 更好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
做好高校人才工作
更好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
桓占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更加凸显。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是新时代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委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工作当成中心工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使用各种人才,激发人才资源的潜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二是必须坚持“四个面向”总体要求。高校要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支持和鼓励人才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锚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校要实现“四个面向”的总体要求,就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转变观念,锐意创新,走出传统的“舒适区”,勇闯改革“深水区”和“无人区”,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各类人才从“象牙塔”走向“竞技场”,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三是必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高校必须深化各项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释放活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在科研组织方式方面,要推动有组织科研、成建制科研,深入实施“PI团队”“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真正做到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主的人才评价导向,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疾,完善以分类评价、精准评价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人才管理服务方面,要持续落实“放管服”,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兼具自身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有关人才强国战略的部署,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的各项举措,按照“四个面向”的总体要求,推动人才勇立世界科技潮头,在现实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同时要找准影响人才发展成长的“痛点”和“堵点”,以“日新又新”的创新思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营造人才发展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桓占伟,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