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业态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2020年08月12日 10版)  贺卫华2020-08-12

  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既包括农业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率的提升、农民的收入增加以及可持续性增强,也包括通过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红利”和新技术、新品种、新手段等“科技红利”的逐步释放,已经到了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推进期。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餐饮、健康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已初步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格局。但总体上看,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度还不高、融合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业态融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农村产业融合,是通过跨界配置资源和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效益提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推进业态融合,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紧密结合,使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传统生产环节之外,增加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把与农业产业链相关的二三产业收益留在农村,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农业与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可以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消费,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休闲观光等业态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引领传统农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业态融合,把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引用到农业领域,促进高端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业态发展,发挥服务业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在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同时,拓展农业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近年来,我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集群、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引领我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强大动力。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业态融合形成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和加工副产品、农作物秸秆等的综合利用率,在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同时,推动农业生产更加节约集约,农民生活方式更加绿色环保,有助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另外,通过推进业态融合,整合田园景观、耕作过程、民俗文化和土特产品等乡村生态、文化和景观资源,培育和壮大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和公共服务供给增加,推动农村生态改善、村落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续写农耕文明。
  推动业态融合的着力点
  顺应现代产业要素聚集、业态融合发展趋势和要求,以培育主体、丰富业态、打造载体、完善机制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增效的农业业态和模式,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六保”“六稳”基础。
  推进业态融合向纵深发展。在纵向融合方面,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产业,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拓展和延伸二三产业,带动农业生产由原料农业向加工农业、效益农业转变。在横向融合方面,以拓展功能为重点,通过推进“农业+”行动,促进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餐饮、信息等的融合,形成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科技教育、健康养老、特色餐饮、智慧农业等业态,推进“种植+”与林牧渔业融合,形成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循环型农业业态,不断丰富我省农业业态和模式。
  培育多元化业态融合主体。一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规划引领、补贴奖励、搭建平台等方式,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支持力度和信息、技术指导力度,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二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计划,培育更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使我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2025年达到1000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成为带动农户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农民广泛参与的融合格局。
  打造多层次业态融合载体。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解决乡村产业趋同、布局分散化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使我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22年达到100个,为业态融合提供更多载体。二是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按照“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将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小企业融入大集群。三是建设产业强镇。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城一体,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产业强镇,打造乡村产业“增长极”。
  完善业态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利益主体,在平等自愿、互利互惠、风险共担基础上,实现利益上的紧密融合。一是创新利益联结组织模式。推行“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农企联结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产权改革,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确权基础上,引导各主体通过资源要素入股方式实现利益联结和互利共赢;探索实施“相互持股”的合作开发模式,充分调动农民参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产业增效、企业增益和农户增收。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