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国粮食产量从2012年的61223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66384万吨。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我们完全有底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能力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这既对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又是在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要指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谋划好粮食生产,保障好粮食安全,始终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一方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增强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严管控城乡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收储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等途径,尽量减少新占耕地。另一方面,加快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认真总结经验,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综合配套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促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这方面,我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面向粮食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采取长期稳定的方式促进主要粮食品种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激励,鼓励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推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创新。随着越来越多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保障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必须加快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步伐。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促进土地流转集中,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途径,提高小规模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调整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制度。发展粮食生产,必须与时俱进调整完善对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办法,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定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支持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始终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人民日报》(2020年08月07日 第09版) 叶兴庆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