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在“蓄”上下功夫,厚植未来发展势能。只有着眼长远、夯实根基、厚植优势,才能蓄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赢得可持续发展主动。
深刻认识“蓄”的重大意义。在“保”“稳”“进”“蓄”中,蓄是未来、是增后劲。一方面,“蓄”关系着现在和未来。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近年来,河南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部形势日趋复杂,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只有把河南放到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大环境中谋划,把当下放到“十四五”规划乃至十五年以后的发展蓝图中谋划,才能更加清醒地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看到问题挑战和历史机遇,做到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蓄”既是未来,又连接着现在,决定着现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蓄”关系着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可持续,判断有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看这种发展是否可持续。河南是总量超过5万亿元的经济大省,产业结构对资源依附性强,面临环境约束形势严峻,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就要通过“蓄”强化基础支撑,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自然生态,增强发展后劲。
准确把握“蓄”的内容要求。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用“三个持续发力”回答了“蓄什么”的问题,即“在提升基础能力上持续发力、在实施创新驱动上持续发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三个持续发力”明确了“蓄”的内容要求,切合河南实际。一是“蓄”基础支撑。基础设施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河南在交通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但这些优势还不稳固。从长远发展看,必须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突出重点、强化弱项,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努力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二是“蓄”创新能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河南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把创新作为撬动未来发展的支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竞相成长、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抓住创新主体、人才、平台、机制等关键环节,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三是“蓄”良好生态。良好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坚持治、建、调并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筑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努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未来发展添动力、增后劲。
走稳走好“蓄”的实践路径。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强化育新机开新局的责任担当。育新机开新局,着眼未来,关键在“蓄”。当前,河南发展既存在实体经济经营困难、消费需求复苏缓慢等突出问题,又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宝贵机遇。必须辩证地审视大局,走好“蓄”的实践路径,不断为未来发展蓄能蓄势。一是做好战略谋划。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必须坚持顶层设计,进行战略谋划,做好前瞻布局。统筹基础支撑、创新能力、生态建设这“蓄”的三大要素,谋划实施大通道和大枢纽战略、5G网络建设战略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基础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生态承载力。二是着力政策支撑。必须立足河南实际,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中找方向、找动力,制订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政策的规范作用,鼓励引导支持各级政府和各类主体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推动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落地,强基础、聚潜力、蓄厚势。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为蓄势蓄能提供坚强保障。用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用制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用制度优化生态环境,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可持久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