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稳”是大局、是主基调,要着力在“稳”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稳”作为主基调。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进度不明朗,全球经济何时复苏难以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境内疫情反弹风险持续存在,被疫情打乱的生产活动和经济社会循环还未完全修复,消费、投资、出口受到较大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河南作为发展中大省,突发疫情冲击让不少领域的风险和隐患放大凸显,让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有所放缓,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困难增多。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稳住了经济运行、社会运行,才能为妥善解决诸多矛盾问题创造窗口机遇,为“进”和“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说,稳是为了进,进方能更稳。同时,坚持“稳”作为主基调,也要求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确保宏观形势“有变”,不会给河南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带来影响。
围绕“稳”抓牢关键点。一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回稳向好,要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首先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加大“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力度,加快建设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次是加快提振消费。推动餐饮、商场、家政等恢复发展,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加快形成传统和新兴、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城镇和农村相贯通的消费格局。再次是着力稳住出口。用足用好出口退税、财政贴息等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推动产业优势向出口优势转变。二是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首先是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梳理完善全省重点产业链图谱和关联配套企业清单,高度关注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变化,准确发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难题在哪里、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全局意识谋划,并做到不断精确。其次是全面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疏通难点,聚焦龙头企业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融通的生态体系。再次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固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一以贯之稳定社会大局。首先是在社会领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其次是在经济领域,认真排查政府债务、企业、金融机构、融资平台、合同履约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再次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聚焦交通、消防、食品等重点领域,落实好市县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持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理相结合,提升应对疫情、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能力。
确保“稳”打好组合拳。一是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加大财政、金融、产业、就业、投资、外经、外贸、消费、社保等政策的统筹、协调、配合力度,抓紧抓实抓细各项政策落实,发挥最优政策效应,推动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破解难题,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制度机制上多下功夫,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认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和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能。三是增强全社会“稳”的信心。稳预期就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要切实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办好,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客观、全面地分析经济运行形势,进一步提振全社会信心。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