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保是基础、是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这是对当前形势下科学应对风险挑战、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准确把握。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变、砥砺奋进,以“保”的良好成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定信心,危中求机守底线。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情影响通过贸易链、产业链、就业链向我省传导,导致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稳就业压力加大、消费需求复苏缓慢等问题突出,且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全省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时,全省经济仍具有强大韧性,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带来政策机遇,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显著增强,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并面临扩大内需、新经济发展、新基建布局、内外开放联动、黄河保护治理等多重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准备,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要坚定信心决心,强化育新机开新局的责任担当。要善于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危中求机、化危为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战胜风险挑战、确保如期实现目标铺路筑基。
科学应变,努力下好先手棋。要全面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六保”目标任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保”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一是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持续绷紧疫情防控弦,突出中高风险地区来豫返豫等重点人员管控和农贸市场、餐馆、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管理,抓好口岸出入境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管控,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二是抓牢脱贫攻坚,交上高质量答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三山一滩”地区和脱贫任务重的县村,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完成剩余减贫任务,确保脱贫质量。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是抓牢稳企业保就业,做实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民生,是“六稳”“六保”的第一位任务。要突出稳企业保就业,全面落实稳企政策,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市场主体、保住就业岗位。积极创新举措、完善服务,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自主创业、加强技能培训等,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好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四是抓牢粮食生产,夯实发展“压舱石”。河南作为全国产粮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要抓好秋粮管理,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加大“三农”领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砥砺奋进,以“保”促行稳致远。一是坚持底线思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强化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查问题、找短板,拿出管用的实招、硬招、新招,确保完成“六保”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常葆“赶考”心态。“六保”是为解决和克服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实施的积极举措,因此“保”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只有做到“保”,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为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奠定基础。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常葆“赶考”心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交上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三是淬炼“六保”能力。当前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当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重要时间窗口,要在“保”上下功夫,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必须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加强学习实践,敢于探索路子;提高驾驭风险能力,树牢忧患意识,健全完善防控机制,增强斗争本领,强化法治思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起苦、一起乐,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心越来越暖;提高狠抓落实能力,对明确的任务、布置的工作、定下来的事情,执行要更坚决,方法要更科学,作风要更硬朗,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