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推动“十四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胡美林2020-07-14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县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我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70%以上的常住人口在县域,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谋划实施好县一级“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各县(市)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的新特征、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坚持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对标先进、找准定位、扬长补短,推动县域经济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找准自身定位,做好前瞻谋划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对县(市)而言,要坚持把“十四五”规划放在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进程中统筹谋划,按照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谋篇布局,顺应大势、把握趋势,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跳出县域看县域、突破县域发展县域,在更大的空间和格局中去谋划县域“十四五”的问题,着力提高“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要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在区域竞争多维象限中找准自身坐标定位,在更广阔的空间去配置和聚合人才、技术、资金等高能级要素资源,通过借力发展破解县域资源和空间瓶颈制约;要深度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抓住用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对接和融入“四路”“五区”建设,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提高县域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全国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重点城市的耦合联动,主动参与产业重构布局和分工协作,共建共享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培育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县域经济提质转型升级。
  把握阶段特征,做好科学谋划
  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各县(市)在谋划“十四五”重大事项时,应顺应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科学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和有效举措。从城镇化发展阶段看,2019年全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仍是大的发展趋势,要针对县城市政设施、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健康养老、产业配套等领域的短板弱项,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县城人口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功能;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看,要顺应工业集聚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突出以特色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生态论英雄,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要顺应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要求,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着力探索适合县域发展实际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坚持多规合一,做好系统谋划
  坚持“多规合一”发展理念,加强县级“十四五”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重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有机衔接,推动各项规划同向同频、协同推进、有效落实,使“十四五”规划真正起到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县一级“十四五”规划对乡镇、园区甚至村落等中观、微观空间尺度的指引导向,强化与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指标体系、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方面的统筹衔接,在县级“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城乡空间、产业空间、“三生”空间等重大空间布局的规划与管控内容,确保“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项目在空间上有着落、能落地。在县级“十四五”规划具体编制过程中,既要有文字内容的具体表述,又要有空间图则的规划引导,让规划主要内容在空间上显化,使得规划文本更加直观易懂。要加强县级“十四五”规划与国家、省和所在地市“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重点任务和发展举措的对接,用好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确保规划“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要同步开展“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特别是在事关全局的薄弱短板领域、非市场竞争性领域等方面着力谋划,在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少编规划甚至不编规划,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强化项目支撑,做好落地谋划
  强调重大项目建设在县级“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支撑作用,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谋划建立“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争取一批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发展大盘子,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要强化重大项目谋划的精度和深度,突出战略性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重点在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提质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绿色转型发展、增强安全保障等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有温度的民生项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着力强化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的保障,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倾斜,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对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加大项目建设资金供给,积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创新项目用地供给方式,积极探索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最多跑一次”综合改革,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要创新重点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完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明确项目建设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谋划的重大项目可执行、可操作、可落地。
  树立开放思维,做好创新谋划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按照“开门编规划”的要求,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凝聚各方共识,汇集各方智慧,着力形成符合县域发展实际、实用管用的规划。重点是要创新规划编制方法,采取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元化的方式,广泛听取县直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员干部、企业经营者以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要强化外部智力资源的导入,借助省内外高端智库和专家力量参与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要注重发挥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以及退休老干部、“土专家”等群体的重要作用,增强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地方特色;要紧跟科技前沿步伐,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赋能“十四五”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等全过程,在现状调查、数据整理、民意收集、指标预测、政策效果评估等方面,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
  (作者系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