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县域经济要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河南日报  金东2020-06-28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以转观念促进转发展方式,以新视野找到新发展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融合思维,通过产业之间、产城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县域内外部之间的融合互通,提升县域发展效能。

  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县域创新活力。产业的融合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县域层面推进产业融合,能够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等新兴生产要素与传统资源要素相结合,在技术扩散和资源聚合中为县域经济注入创新活力、发展动力。一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各类股份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打造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力军。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组织形态和运营模式创新,有机融合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深入开发和充分展现农业的食品供应、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与价值。二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区块链、大数据、5G技术、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为支撑,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协作平台,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和渗透力,促进二者在县域层面深度融合,化解产品和服务同质化难题,推动实现差异化竞争,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带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县域红色文化、历史遗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将文化元素与景区景点相嫁接,强化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和品牌打造,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推进产城融合,助力县域协调发展。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才能使县域经济行稳致远。近年来,我省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县域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还比较弱,产城融合不够紧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必须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助推形成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围绕产业园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和完善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提供均等化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加强金融、商贸、交通、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园区与中心城区的通达性和融合度,构建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围绕县域城镇强化产业发展支撑。着眼于提高县域城镇的经济辐射力和就业吸引力,综合考虑本地要素资源和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品质化方向转变,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具备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三生”融合,筑牢县域绿色本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有含金量也需要有含绿量,要增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是科学划定和有效管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应严控开发强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生活空间应注重优化提升居住功能,引导人口适度规模集聚,为自然生态系统腾挪更多空间;生态空间应注意围绕节点、廊道、斑块等开展多层次、系统性布局,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等叠合区域应开展综合管控,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等作用,实现用地效益最大化。二是协同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施县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按照产业规律推动生态建设,化被动的输血式保护为主动的资源价值保值增值。鼓励企业实施“三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应用,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并对县域工业园区实施低碳化、循环化改造。三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提升城乡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天蓝、水碧、土净的县域环境。

  推进区域融合,提高县域开放水平。县域经济不等于一县一域的经济,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更宽视野、更广范围内找准功能定位、集聚资源要素、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主动对接融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各县(市、区)应把握中原城市群、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建设宝贵机遇,与中心城市开展全方位对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的资本和产业外溢,协同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共同构建分工合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二是着力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模式,切实增强“店小二”意识,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将县域打造为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三是全面开拓外部市场空间。放大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叠加效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各类区域合作平台和对外开放平台为依托,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开拓市场,促进内贸外贸协同发展,推动特色产品、工程承包、技术和劳务等走出县域、走向世界。

  推进城乡融合,增进县域民生福祉。县域层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乡之间不平衡、城乡融合不充分的问题。应重塑县域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贯通融合发展,实现全域繁荣振兴,使城乡居民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一是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渠道。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原有权益和在城镇的市民权利,鼓励优秀人才入乡、回乡任职和创业,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方式,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寻找投资洼地,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二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新基建”加速向农村延伸。全面铺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三是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建立健全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努力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开辟更多就业创业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