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为人生之本、民族之魂、国家之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落实《纲要》精神,大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提质量、上水平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抓基本,在践履基本道德规范上下功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个人品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民族精神,赋予了时代特色。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入手,使之转化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应通过各类新闻传媒,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采用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通过对一系列典型事件、具体案例和社会现象的分析,让人们深刻理解基本道德规范。把倡导基本道德规范与惩治失德违法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基本道德规范与指导个人言行统一起来,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通过生动具体的引导,使人们自觉遵守、积极实践基本道德规范。
抓基层,在扩大道德建设覆盖面上下功夫。公民道德建设对象在基层、主体在基层,必须瞄准基层需求,创新基层工作。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立足于基层实际,遵循道德建设规律,针对不同基层单位的特点,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探索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与群众的沟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多做解疑释惑、凝聚人心的工作,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渗透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基层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道德有机融入到有关的法规条例、管理制度、行业规范、乡规民约、学生守则、企业文化之中,确保道德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引导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重点,在加强重点群体道德建设上下功夫。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群体。党员干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领导和组织责任,起着表率和带头示范作用。党员干部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高度来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从政、以德服人、以德树信,努力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表率。二是抓好青少年群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应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在勤学求知中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抓载体,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上下功夫。实践证明,选择有效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之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这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应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工作载体,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具体化、生活化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是深入挖掘各种传统节庆、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的丰厚道德教育资源,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增进人们道德体验,提升群众道德境界。二是着力探索新方法,发挥好融媒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作用,通过“互联网+”升级传统道德教育工作,抓好内容策划和选题设置,多进行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网上工作。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注重发挥榜样力量,用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教育引领群众,用平凡好人、身边好事感染和触动心灵,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先进、崇尚英雄、学习楷模的良好道德风尚。
抓舆论,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立足互联网时代,从顶层设计着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补齐短板,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最大增量。二是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对公民道德养成的教育功能。各类文艺作品应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道德风貌,各类文艺评论、评介、评奖应把握好社会主义道德重要标准,努力提高文化艺术品位。三是探索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动员各种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村民代表、居民代表、“五老队伍”等力量一起来做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道德建设大格局。
(作者: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