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验同样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而进一步凝聚人民伟力、创造历史伟业。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真正做到生命至上。不惜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尽可能挽救湖北和武汉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策”“专人专护”,武汉确诊的2500多名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救治成功年纪最长者为108岁。“挽救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正是这种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追求和执着,让疫情防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加强对失能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切实的生活保障,使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兜住民生底线须有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好兜住民生底线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管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均需扛起兜底责任,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和采取有效措施,既把面向广大群众的普惠性民生实事办好,又把面向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的特殊性民生实事办好。
国计是民生的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亟须加快恢复发展经济。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的恢复遇到严重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恢复发展经济“加速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达产面临的实际困难。引导资本投入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抓紧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趋势,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决战脱贫攻坚,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
以人民为中心,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内外方针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这个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与挑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和心态。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我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综合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完整的工业体系、不断健全的产业链、丰富的人力资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再次表明,我国经济拥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修复能力。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认真解决“短板”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业绩。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加重了脱贫攻坚的困难,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挑战,认识和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深入。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的变化发展作出科学预判,审时度势,强调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中国不会因疫情影响而停下改革脚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凝聚人民伟力,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人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凝聚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和磅礴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这场严重的疫情,不仅检验了我们党,检验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检验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而且从一个方面证明,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困难和挑战会越多,情况会越复杂,任务会越艰巨,越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越需要振奋伟大的民族精神、提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真正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就会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压倒一切的决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终究要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美好的生活,终究要靠人民群众自己用双手创造。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目标要求更加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新的困难和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都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力戒空谈,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感,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