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地处黄河沿线关键位置,具有极其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但是,我省沿黄各地在突破行政区域、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大力开发黄河文化旅游产品、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方面还很不够。通过凝练黄河文化旅游主题,整合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形成跨市黄河文化旅游体系,可以扩宽我省黄河文化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和旅游优势的品牌化。
打造中华文明的浓缩版。“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我省境内的黄河沿岸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中华民族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曾长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存有丰富的历史遗址。重要的有:新石器时代的新郑裴李岗遗址、三门峡庙底沟遗址、三门峡仰韶村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新郑黄帝故里、夏文化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代早期的郑州商城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等。这些历史遗址涵盖的时段非常长,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当代,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研究中华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省黄河历史文化资源最大的特点,也是开发的最大亮点,要深入挖掘、整理、展示。以这些历史遗址为中心,整合各自周边的其他相关古迹,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全力打造原始社会仰韶文化展示中心、原始社会龙山文化展示中心、传说时代黄帝文化展示中心、商代文化展示中心、洛阳隋唐文化展示中心等。要让这些地方分别成为各自所代表时代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心,让游客到此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刻而具体地体会到当时的历史风貌和特征。把这些文化展示中心串联起来,使河南沿黄河地区成为完整展示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文化长廊,沿黄河旅游就可以遍览中华文明发展史。
开发利用黄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真实再现,和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相互补充,极大地增强了历史文化旅游的生动性和立体感。黄河沿岸地区拥有以陕州地坑院、洛阳唐三彩、河洛大鼓、登封少林功夫、禹州市钧瓷烧制技艺、开封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陈家沟太极拳、浚县正月古庙会、濮阳杂技等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嵌入各文化展示中心体系中,使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使观赏和体验相结合,可以拓展丰富“黄河历史文化走廊”的旅游内容。
打造北方特色山水的精华版。黄河河南段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其突出代表是黄河水体和沿黄名山,可以组合成“沿黄河山水景观走廊”。这条走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以黄河水体为核心的黄河湿地生态带,另一部分是以云台山、嵩山为代表的北方名山系列。水是黄河文化的根,是黄河风景的魂。黄河河南段全长711公里,从三门峡到孟津为峡谷河道,从孟津到郑州为峡谷河道向宽浅河道过渡带,从桃花峪到兰考为典型的“地上悬河”,兰考以东为弯曲河道,地理地貌景观非常丰富。黄河因河道的不同,或奔腾而浊浪激荡,或缓流而金光粼粼,雄浑、壮观而绚丽。黄河河南段还建有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著名水利工程,浑浊的黄河在这里呈现不同的景象,水天一色,碧波浩渺,极尽变化之妙。另外,黄河支流众多,滩涂宽阔,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积极建设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目前,我省已规划打造黄河湿地公园群,未来10年在黄河沿线将新建18个湿地公园、30条生态游步道和30个生态驿站。旅游资源贵在特色鲜明。各地在建设湿地景观时一定要注意凝练特色,或者注重生物资源的独特性,如三门峡湿地以天鹅闻名,民权黄河故道湿地以青头潜鸭著称;另外要注重旅游功能的极致化,如有的着重观光游览,有的重视休闲体验,有的突出康体健身等等。把黄河水体资源和湿地资源有机组合起来,共同构成黄河水域风光,一段有一段的景致,一段有一段的特色,有助于把黄河河南段打造成黄河“黄金旅游线”。
建设“沿黄河山水景观走廊”。黄河两岸的名山以云台山和嵩山为代表,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云台山位于黄河北岸,峡谷壁立,瀑高潭碧,有着独具特色的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是北方山貌的典型代表。以其为原点,向东北可以串联云梦山、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向西南可以串联神农山、王屋山等,共同构成黄河北岸名山系列。嵩山位于黄河南岸,名列“五岳”,久负盛名。以其为原点,向西可以串联白云山、龙潭大峡谷、老君山等,共同构成黄河南岸名山系列。两系名山分列黄河南北两岸,共同构成“沿黄河山水景观走廊”。登名山,游黄河,彼此补充,相得益彰,极大拓展了黄河山水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沿黄河山水景观走廊”,除了深入挖掘自然景物本身具有的特色外,还要充分利用黄河山水本身拥有的人文资源,如嵩山的少林文化、王屋山的道教文化、云梦山的军事文化等,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旅游品质。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