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发挥战略优势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河南日报  胡红杰2020-04-24

  国家之强,在于州县。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最大潜力所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把县域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带动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河南8县(市)入选全国百强县,居中部地区首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发展方式粗放、动力不足、协调性不强、要素流失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要准确把握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短板,研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县域产业发展滞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现阶段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以下三个最突出的问题:

  县级财政拮据,收支矛盾突出。从财政收入看,我省财政收入大县不多,仅有8个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44个县(市)低于10亿元,个别县(市)甚至出现负增长。随着民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刚性支出增多,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诸多县域财政入不敷出,部分县域财政更是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仅支付公教人员基本工资及维持各单位的正常运转都存在巨大的压力,根本拿不出财力支持经济与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滞后,结构矛盾突出。在财政无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不少县域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发展困难重重。部分县域产业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为艰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县域创新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甚至个别县域呈现出几乎没有第三产业的“二元化”发展状态。在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下,微观市场主体面临“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同时“旋转门”“卷帘门”“玻璃门”等政策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加剧了民营经济的经营困难和发展困境,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加剧。多数县(市)财力较弱,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欠账较多。县域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匮乏,集聚优质要素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差,全省95%以上的大专院校、90%以上的三级医院集中在省辖市中心城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导致人口流失,进一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县域政府无法以市场化机制通过城市建设吸引人才、吸引要素、吸引产业。比如,由于县域产业不发达以及中小微企业经营水平和争取信贷能力有限等原因,大量的县域存款被抽到中心城市,致使县域资本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和县城企业贷款困难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我省县域经济强县主要分布在郑州大都市区周边,欠发达县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及省际毗邻地区,强县和欠发达县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国家战略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固然绕不开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先天性”因素和“确定性”条件,但结合省内外发展实践,深层次分析来看,战略指引和政策驱动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只有紧跟国家战略全局,自觉把河南发展放到全国大棋盘中谋划推动,才能在服务大局中加快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发展迎来历史性新机遇。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县域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国家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2020年将继续修订负面清单,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我省加快推动“四路协同、五区联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为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带来了新动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在乡村、潜力也在乡村,通过发挥乡村振兴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有利于县域集聚要素资源,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补齐发展不平衡的短板。三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贯彻落实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红利。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国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为我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显著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随着各县(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确保黄河安澜、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强化沿黄城市支撑带动作用等方面谋划的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试点的推进实施,将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策并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分析,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面临一些矛盾约束,也有重大战略利好,关键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在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形成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把发展特色产业放在首要位置。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注重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做足特色文章。注重因势利导发展产业,把握经济发展大形势、产业发展大趋势和县域经济发展大走势,善于抓园区促集聚、抓业态促增长、抓市场促生产。

  把县城作为核心载体。县城是县域产业的聚集中心、人口的吸纳中心、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中心,是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动机。因此,县域发展应以县城优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县城建设品质,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把规划引领作为突出任务。利用当前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县域自身发展条件和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路径,在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严格执行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把分类指导作为关键举措。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提升县域核心竞争力。比如,对于与中心城区连接、产业基础较好、资源禀赋优良的县(市),可重点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承载力。对于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重点推进“四优四化”,强化农业科技开发利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对于远离中心城区、生态资源良好的山区丘陵县,重点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产业绿色发展能力。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根本保障。对标国际标准,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家期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认真落实竞争公平原则,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既要以“自己人”的真诚心态招商引资,也要以“俯下身”的实际行动亲商留资,让企业家真正有投资便利感、政策获得感、财产安全感,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作者单位: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