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用文化创意唤醒黄河文化古老基因

河南日报  宋朝丽2020-03-2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华夏儿女沿黄而居,繁衍生息,形成了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黄河文化。如何凝练黄河文化精神,讲好黄河故事,让浩瀚庞杂、厚重丰富的黄河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是新时代传承黄河文化面临的严肃课题。 

  挖掘素材创作黄河文化时代精品  

  建立统一的黄河文化素材库。长期以来,黄河文化散落在沿黄九省各个角落,形态分散,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和保存,因此需要成立黄河文化素材库,以公开征集、实地调研等方式从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公共文化场馆、民间文化机构、民间艺人及非遗传承人、当地居民中征集与黄河文化相关影像、文字、口述史等资料,把能够体现黄河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和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分门别类标签化保存,形成黄河文化素材库。依托素材库,建立逻辑集中、数据共享的黄河文化数据利用平台。  

  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表现黄河文化的内容,如黄河号子、黄河祭祀、河洛大鼓、兰州太平鼓等,体现更多是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改变,黄河文化必须演化出新的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精神需求,即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黄河文化素材库为依据,挖掘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创作更多反映黄河流域现代生活习惯和精神特征的文化新品,更有利于黄河文化的传播。 

  深度融合赋能黄河文化新业态  

  综合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促进黄河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将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促进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传播黄河文化。目前黄河流域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度不高,旅游模式仍以沿黄城市的水面游览以及古城古镇、博物馆、纪念馆等游览参观为主,需要打造一批黄河文化国家公园、黄河生态保护区、黄河文化体验馆,创作一批黄河旅游文化精品,包括黄河河道体验游、古代文明精品游,开发黄河文化创意产品,黄河实景演艺项目、黄河吉祥物等,展现黄河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 

  促进黄河文化与数字内容产业融合。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条件下,网络文学、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影视、网络综艺等新型文化业态开始成为文化主流业态。利用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实施黄河文化IP开发工程,形成文化产业矩阵。如以黄河河神传说为原型,创造网络小说,塑造动漫形象,拍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并建造主题公园和主题餐厅,通过系列作品传播黄河文化。  

  促进黄河文化与体育、康养、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将黄河文化运用到健康疗养、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中,开发黄河地区食疗养生项目、山林养生项目、气候养生项目、生态种植项目,举办沿黄马拉松、沿黄健步走等活动,建造黄河风情度假村庄、特色小镇、康养基地、养生庄园等,都能够形成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提升黄河文化的规模集聚效应。  

  顺势而为丰富文化传播新渠道  

  重视数字传播方式在黄河文化传播中的运用。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渠道也在发生变化,短视频、新媒体、在线直播成为主流渠道。黄河文化的传播,也应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精准把握受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促进优秀文化产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也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例如教育领域,可以依托黄河文化资源,打造登封嵩阳书院、商丘应天书院、洛阳龙门书院等,通过书院、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场馆打造新型“黄河文化讲堂”,注重文化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影视领域,通过拍摄纪录片、网络电影、短视频、综艺节目等方式传播黄河手工技艺、风俗民情、天文历法、灌溉技术、宗法制度、古都文化等,注重知识的趣味性。  

  开拓创新营造文化体验新方式  

  把握受众的文化需求是文化被接受的最有效方式。新时代,民众需要的是有故事、接地气的文化传播方式。黄河文化历史厚重,如姓氏文化、根文化、治水文化等,这些文化很多已经成为学术典籍,但要黄河文化更多地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因此需要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诠释黄河文化,使黄河文化成为潮流和时尚,成为接地气的、有生机的日常文化形态。 

  掌握不同受众群体迥异的文化接受习惯和特征。年轻群体接受文化最主要的方式是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和文化体验。因此可以考虑将黄河文化开发成动漫游戏、网络小说、短视频,同时注重黄河文化的体验性,让年轻人体验黄河的农耕技术、治水技术、灌溉技术等。银发群体则可以通过组织黄河风景摄影比赛、黄河书法大赛、黄河广场舞等方式,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