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一舆论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广泛的舆论共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两个舆论场”、两个标准的错误观点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元性、权威性、针对性和理论性提出了挑战。形成社会主义同一舆论场,弥合社会观点的冲突和分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加强法治的规约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不断提升社会舆论共识度。
意识形态历来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念体系,就其本质和主要倾向而言,总是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反映在传播渠道和思想阵地上必须保持同一性。一个时期以来,以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舆论大众化和传播多渠道为由,意识形态理论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两个标准的错误观点,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舆论场”、两个标准的观点脱离群众,造成社会舆论引导力下降、影响力减弱,也对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提出了新挑战。有什么样的舆论场就有什么样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心理和行为,不同的舆论导向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多舆论场域的存在难免引发民众思想混乱、价值观冲突,甚至导致政府公信力弱化。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实现政府角色转换、加强民众理性精神培育、强化法治的规约作用、提升舆论共识度等措施,加强网络舆论场治理,形成同一舆论场。同一舆论场能把传递党的声音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碎片化”社会舆论集中起来,形成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量,不断凝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一、同一舆论场的理论内涵
舆论是民众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和价值观,在对特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持续而广泛的关注的过程中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舆论场是舆论的集散地。“所谓舆论场,就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①这种界定一方面表明舆论场的形成源于群众自发,另一方面表明舆论场中的舆论也可予以引导,如可对当前的社会舆论及舆论评价进行引导或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等。社会舆论反映民心向背,影响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作为包含全体人民话语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其舆论环境应该是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同一舆论场。
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②。物质力量决定精神力量。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关键在于其掌控着社会的精神生产资料和舆论工具,能充分表达本阶级的话语权利,从而把本阶级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培育、普及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者转化为全社会的思想,使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统治思想,掌控社会的精神领域。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论述充分说明了统治阶级掌握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权的重要性。
某个阶级的思想一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个阶级就很容易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统治地位能否稳固和长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识形态能否充分占领话语阵地。如果话语阵地丢失,话语不能得到正常表达,社会上到处充斥着反对者的声音,形成反对势力的舆论场,这个阶级的统治地位就会被颠覆。因为精神力量不仅由物质力量决定,其对物质力量的反作用也非常巨大。作为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各种思想、意识、舆论,更是如此。因此,毛泽东同志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③正所谓“夺权先夺人,夺人先夺魂”。一手抓笔杆子,一手抓枪杆子,高度重视舆论工作,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都要用好舆论这个武器;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要守好新闻舆论阵地。”④做好舆论工作,牢牢抓住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地位被忽视或被取缔,意味着统治阶级的政权将被颠覆。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解体,就是典型的例证。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全面接受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如意识形态多元化、多党制、“核战争时代”、议会民主、竞选执政等,在意识形态传播上弱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承认舆论场分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放弃了自上而下的国家意识形态舆论领域话语权,消解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舆论场的主导地位,最终导致政党变色、国家垮台、联盟解体。同一舆论场意味着国家意识形态真正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真正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如果存在两个或多个相互对立、相互消解或否定的舆论场,就意味着存在与国家意识形态相割裂、相背离的舆论场,意味着国家意识形态面临被边缘化、空心化甚至被遮蔽和“失语”的风险。
二、同一舆论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同一舆论场,是目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同一舆论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举什么旗帜、走什么样的路,是任何执政党做新闻舆论工作都必须解决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执政为民的政治职责和使命。以同一意志、同一价值、同一信念为基本内容的同一舆论场,不仅是执政党宣传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武器,也是其传播和扩大自身政治影响力,证明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工具。不发出与执政党不一样的舆论声音,不为影响执政党地位的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才能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真正起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在同一舆论场的舆论导向下宣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的权威,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与党中央的思想保持一致,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道路,是不容置疑的战略任务。
打着所谓民主自由旗号的美国也不允许出现多个舆论场。为了确保舆论同一,美国在舆论问题上执行国内与国外或西方与东方两个标准,如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者在中国散布歪理邪说、进行蛊惑活动予以鼓励和支持,而一旦这些活动发生在美国并危及政治安全,就严令禁止。只要其他国家发生官民冲突或街头政治运动,美国媒体就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报道,打着“民主”“人权”等旗号支持、渲染、挑动民众情绪甚至酿成流血冲突。而对于美国本土发生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深层弊端的运动,美国主流媒体居然认为没有新闻价值,或者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者轻描淡写、消极报道。这种现象不仅凸显了美国“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更说明美国同样重视舆论同一,只不过其追求的舆论同一是以美国意识形态和权势集团为核心的舆论导向。
同一舆论场事关国家旗帜和道路问题,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其国家范围内努力打造具有同一意志、同一价值、同一信念的同一舆论场。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对于意识形态传播,都不允许其国内出现多个舆论场,不允许存在与统治阶级的意志信念或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价值观念。
2.同一舆论场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也是意志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信念共同体。维系、支撑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不同的民族、阶层、政党及社会大众在共同的理想、目标、利益基础上所形成的吸引力和聚合力。同一舆论场是国家意识形态提升国家凝聚力的前提条件。这种同一舆论场不在于舆论渠道的同一,不在于舆论媒介的同一,关键在于全体人民的意志、价值和观念、信念的同一。同一舆论场促成国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国家稳定的基础。黑格尔曾经提到,普遍目的、利益和个体的特殊目的、利益的同一是国家有力量、稳定的基础。如果这个同一不存在,那就是一个没有现实性的坏国家。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需要个体的特殊目的、利益与国家整体目的、利益的同一,而这种同一的思想基础是彰显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地位的同一舆论场。
意识形态是形成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力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挥有赖于意识形态对不同社会群体舆论的引导和整合。同一舆论场能实现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通过发挥社会舆论导向功能,使“碎片化”的社会个体意志、价值观和信念不断得到同一,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影响,思想观念模糊的、偏离主流思想的、被错误思潮蛊惑的、主流文化和政治认同度低的甚至与国家意识形态相背离的不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逐渐趋同、一致;同时,社会不安定和动荡因素得以避免,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可能诱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得以消解。正如恩格斯所说,国家“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⑤。这种力量就是同一舆论场中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整合力。
3.同一舆论场有利于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同一舆论场在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抵御西方错误思潮影响的重要舆论手段。随着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有着“西化”“分化”中国图谋的西方错误思潮与我国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的争锋日益激烈。这些敌对势力同国内弱化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歪曲改革开放成就等不和谐杂音相呼应,一旦成为引导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主导舆论,就会造成舆论危机甚至引起社会混乱。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为了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必须把意识形态的舆论宣传工作置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准绳,确保新闻媒体始终成为宣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主阵地”“主渠道”,打造以同一思想、同一价值、同一信念为基本内容的同一舆论场。“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党和人民如果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⑥在同一舆论场中,用国家意识形态的舆论传播去引导人民,让“时代主旋律”“发展正能量”发挥社会“黏合剂”“风向标”的作用,让“中国好声音”对冲、瓦解“社会分离器”“动乱催化剂”等不良舆论的消极影响,防止错误的思想言论成为主流舆论,防止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我们的舆论阵地。
新闻传播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有时候不仅不能胜于雄辩,反而会被所谓的舆论“雄辩”之词掩盖。只有坚持同一舆论场,把事实优势转化成舆论优势,形成舆论导向,才能赢得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不顾这些基本事实,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西方错误思潮,大造中国崩溃的舆论声势。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我们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出现了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形成了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面对我国意识形态传播的困境,我们能做的就是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坚持同一舆论场,用数字、数据、实例发出强大的声音,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消弭错误言论、化解对立思想、澄清糊涂认识,防止人民群众被错误思潮所蛊惑、被糊涂观念所左右。
三、“两个舆论场”的错误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关于意识形态传播存在“两个舆论场”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指出,新闻舆论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不仅主导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且主导网络空间和移动平台等新媒体,引导人民群众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决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
1.“两个舆论场”淡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无论承认与否,意识形态属性始终是新闻舆论的第一属性。新闻舆论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一舆论场的基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舆论场作为同一的舆论场,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反映现实、传播正能量,政治上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思想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弘扬,倡导真善美,针砭假恶丑,真心实意地站在最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自觉成为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舆论阵地。承认两个或多个舆论场,实际上就是从理论建构上承认统治阶级的思想不是统一思想,承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可以多元多样。承认“两个舆论场”,还意味着在实践上可以允许不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可以任意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否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作为普世价值。如果允许和纵容这样的舆论场存在,党管媒体的原则就会被架空,舆论阵地和舆论空间就会拱手让人,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同一舆论场,决不允许网络舆论领域或“民间舆论场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边缘化、空泛化、失语化。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宣传普及,尤其要强化网络空间或民众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走好理论传播的群众路线,让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政策,消解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以此坚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舆论宣传阵地。
2.“两个舆论场”偏离了新闻舆论的党性原则
在舆论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党性原则,这是新闻舆论的最重要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的喉舌。党性原则使新闻舆论有了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使新闻舆论以执政党的思想、意志、价值、信仰等为准绳而统一舆论话语,忠实地反映和维护执政党的思想、意志、价值、信仰等,及时、准确地为党、政府和人民提供国内外的真实信息,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要求。因此,坚持舆论的党性原则就是坚持同一舆论场。如果承认多个舆论场,就意味着:党管媒体形成的同一舆论场,姓党;网络空间和移动平台等新媒体形成的舆论场,不受党的领导,不姓党,但仍然是合法存在;其他舆论场不用反映党的思想、意志、价值和信仰等,不维护执政党的合法地位、经济基础,不是执政党的喉舌和耳目,甚至与执政党唱对台戏,否定执政党的合法性,颠覆和破坏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与经济基础,却仍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发展壮大,可以与党的媒体分庭抗礼。这种舆论场的存在,意味着党在一定的舆论领域里淡化了正确导向甚至放弃了话语主导权,意味着党把舆论阵地拱手让人,给“分化”“西化”中国的舆论留下了可乘之机和舆论空间,混淆了舆论宣传的是非标准,减弱了对人民群众的正面引导作用,增加了社会负能量,加速了社会道德滑坡。因此,必须坚持同一意志、同一价值、同一信念的同一舆论场,决不能以“让说话”“讲开明”为由放弃舆论阵地,决不允许存在“两个舆论场”。若舆论环境存在“两个舆论场”,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3.“两个舆论场”割裂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坚持同一舆论场就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我们党和人民是同源的,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也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参政议政的不同表达,是建立在党性与人民性根本一致基础上的民主表现,并不能成为与党对立的不同的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的观点实际上把社会舆论分成替党讲话与替老百姓讲话,或者站在党的一边与站在群众一边这样两种对立的舆论场。如果存在“两个舆论场”,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官方舆论场替党讲话,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支持和响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源自党的利益而不是源自群众,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不代表群众的呼声,是官方的自说自话。另一方面,民间舆论场是人民群众的言论空间,人民群众在这里也是自说自话。实际上,“两个舆论场”的说法不仅割裂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割裂了同一舆论场中党的领导和群众基础的关系,而且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把党和人民对立起来。这种论调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因为其割裂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因为其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给另有图谋者提供了散布错误言论的空间和舆论借口。“两个舆论场”的观点否定了新闻舆论的党性原则,意味着淡化、削弱、否定党的领导。
四、同一舆论场的正确导向
“两个舆论场”的存在势必影响社会共识与合力的形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舆论场”的错误观点,形成国家同一舆论场,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家园。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势所趋,也是弥合社会观点冲突与分歧的必然举措。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具有阶级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管新闻媒体的最重要特征,也是形成同一舆论场的理论依据。从来没有超阶级的新闻媒体和舆论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新闻本来就是有阶级性的,而新闻的形式并没有阶级性。但是,“问题在于内容,表现什么思想、什么主题、什么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有阶级性了。报纸同政治关系密切,甚至有些形式,有些编排,就表现记者、编辑的倾向,就有阶级性、党派性了”⑦。毛泽东同志还提到,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一个人即使是无党无派,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表达出自己的阶级属性。西方媒体更是如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机构各具特色,但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体现阶级本性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之所以出现“两个舆论场”的糊涂认识,就在于有些媒体受西方所谓新闻自由观的影响而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淡漠,导致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在网络上长驱而入,使舆论场成了发泄不满言论的集散地。因此,要坚持同一舆论场,做强同一舆论场,就必须强化网络舆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补齐网络舆论区域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短板,绝不容许网络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舆论空间,绝不容许网络成为敌对势力搞策反的乐园。坚持和做强同一舆论场,关键要在多元多样的网络舆论中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主流导向,凸显正面宣传,防止错误舆论压倒正确舆论,防止糊涂认识消解正确政治方向,防止西方敌对势力渗透、蛊惑、误导人民大众;要在网络等新媒体中真正落实党管媒体,彰显网络舆论的党性原则,营造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舆论生态。
2.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在意识形态传播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就要实现新闻舆论的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他说,“我们强调的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她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我们党既代表人民的眼前利益,也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既代表人民的局部利益,也代表人民的全局利益”,舆论媒体“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⑧从根本上讲,由于党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党性是人民性最根本、最集中的体现,所以形成同一舆论场,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舆论要实现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3.积极占领新闻舆论新阵地
新闻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任何国家的舆论场都是执政党领导下的同一舆论场。同一舆论场有利于贯彻新闻舆论工作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能够快速形成团结、鼓劲、奋进的舆论正能量,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自觉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要引导社会思想舆论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让一些舆论场成为不受约束的党外之地、法外之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媒体,不是仅仅针对党和政府主办的重点新闻媒体而言,而是对其他媒体都适用,要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不能让党管媒体的原则被架空。形成同一舆论场,积极占领舆论新阵地,要有科学的舆论管理方法和手段。要学会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善于设置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要把引导社会舆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是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要善于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舆论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要把加强内容监管,及时清理网络谣言和各类有害信息等,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把加强行业自律,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把关及监督检查机制,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非法有害信息等,作为严明的纪律。要增强辨别是非、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4.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
任何新闻舆论都是有舆论导向的,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以及怎么报道,都包含着立场、观点和态度。新闻舆论作为国家发展的风向标、民心向背的传感器,更应该唱响主旋律,占领舆论主阵地,以正面宣传为主,认真抓好主题宣传、榜样宣传、成就宣传,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新闻舆论生态环境。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法规制新媒体,占领舆论宣传的新阵地,守住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有不同的舆论导向,就会有不同的舆论场。形成同一舆论场,就要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及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政治舆论导向,纠正网络舆论空间的舆论乱象,让网络舆论空间清朗起来。在同一舆论场中发出时代最强音,发挥政治主旋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作用,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闻舆论讲导向,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奋斗目标。我们既要发挥时代主旋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又要客观展示我国改革发展进步的全貌、蓬勃向上的姿态,让正能量和好声音汇成合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产生舆论共振,做强同一舆论场。
注释
①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94页。
④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3月21日。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9页。
⑥《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2月21日。
⑦吴冷西:《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毛泽东几次谈话的回忆》,《新闻战线》1993年第10期。
⑧杨英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时报》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