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王承哲: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

河南日报  王承哲2017-1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80年前,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作了《矛盾论》和《实践论》两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为共产党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我国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大力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好地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新时期重视学哲学用哲学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我们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等经典著作,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对我们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学哲学用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历史辩证地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和不断发展性”是其总的观点。学会并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系统全面和历史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正是由于掌握了系统全面、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党和国家领导人才能够既尊重本国实际,又顾全大局,做出一次又一次正确决策。

学哲学用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分析,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矛盾虽然具有普遍性,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和个性。所以,在一个矛盾群中,就得区分和辨别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同一个矛盾而言,也需要区分和辨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只有把握了矛盾的这些基本内容,才能够在推进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思维,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由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矛盾学说的融会贯通,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发展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也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对矛盾学说的驾驭把握,才有了5年来不断深化和完善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学哲学用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统揽全局,把握重点,抓好关键点。恩格斯说:“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种以整体性观察着眼于事物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事物的起点。对整体有所认知之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影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重点,即事物的性质及矛盾,找到决定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关键点(主要矛盾及该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统揽全局、把握重点,抓好关键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常以全局角度、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宏大的战略思维,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抓重点,解决关键点。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运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作为党员干部乃至广大百姓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任务,通过读原著、学理论、联实际,切实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懂、学透、学精,还要常学常新、学以致用。

把握学习内容,注重学习方法,突出学习重点,认真研读哲学经典,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不仅要学习经典的原著和理论,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理论成果,尤其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掌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学习掌握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理论;学习掌握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认真思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紧密关系,尤其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仅仅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经典著作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观点,更是学习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刘少奇指出:“学习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还必须对客观材料和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整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所以,找到从内容到方法、从方法到现实、从现实到思想的学习路径,才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工作。学哲学用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指导理论,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新实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承和发扬了“两论”的思想精髓,为我们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敏于践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指导实践,统揽发展全局,紧扣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落实,坚定不移抓创新、抓改革、抓开放,坚定不移保生态、保民生、保稳定,坚定不移强党建、强队伍、强作风,不断迈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新步伐。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有鲜明的理论观点、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学哲学用哲学的典范。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自觉对照新发展理念审视和检验我们的思路和举措。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每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必须遵从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所以说,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河南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将河南放到历史长河中,放到全球格局的宏观背景中去思考和谋划,才能够提出既“接地气”又立意高远的正确发展策略。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牢牢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确保河南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和贯彻这些理论成果,用以指导河南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学哲学用哲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放眼全国发展,结合河南实际,明确提出,希望河南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打好“四张牌”,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拓展更大更广发展空间的同时,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河南省未来的发展,必须紧紧以此为根本遵循,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点发力,驶入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快车道。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持实践标准,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敢于闯出新路。学哲学用哲学,要看到实践的“第一位”性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理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开拓进取,在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所以,必须正确把握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在实践中闯出新路、解决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事实,提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的理论,为推进“继续深化改革”打好理论铺垫。我们学哲学用哲学,就是要学习经典,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用哲学思维结合发展实际提出的理论、观点和论断,结合我省发展现实境况,将理论应用于现实,努力开创发展新境界。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持辩证思维,既要聚焦发展经济,又要确保和谐稳定。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稳定,改革发展就无从谈起。改革是稳定和发展的催化剂,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稳定的程度和发展的进程。发展是稳定和改革的助推器,发展的成绩越大,社会稳定程度越高,改革的成功率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既要凝心聚力抓改革、促发展,又要矢志不移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促进和谐。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