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万丈豪情,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用十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圆了林县人千百年来的盼水梦,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精准脱贫作为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更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新时代凝聚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开凿红旗渠的支撑力量。杨贵正是怀着“誓将林县河山重新安排”的坚定信念,在林县一干就是21年。林县的几十万群众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的太行山脉,使一条1500公里长的大渠像天河、似巨龙般展现在世人面前。脱贫攻坚工作千难万险,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攻坚克难。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敢想”“敢闯”“敢干”,解放思想是开凿红旗渠的支撑力量。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杨贵书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了漳河是可靠水源,描绘了一张“引漳入林”符合实际的蓝图。脱贫攻坚工作纷繁复杂,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务实进取,充分发挥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始终保持优良作风。红旗渠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劈山填谷,凿壁穿石,工程艰巨,林县的青壮劳力几乎都上过红旗渠工地,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更是头戴安全帽、肩扛钢钎走在修渠大军的最前列。领导、群众、技术人员同心协力,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遇到问题同群众商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优良作风是保证,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领导带头、形成群雁效应、恪守纪律规矩、传承优良作风,把红旗渠精神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转化成战胜风险挑战的坚强意志,转化成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高的目标要求。
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在当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引漳入林”修建红旗渠,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体现的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能否打好脱贫攻坚战是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试金石”。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一刻也不能忘记宗旨意识,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把群众的期盼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更好地福民利民惠民,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尽心尽力办好群众盼望解决、亟须解决的事。
始终强化责任担当。杨贵书记在主持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带领30万干部群众风餐露宿却斗志昂扬,工具简陋却迎难而上,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81位优秀儿女为了修渠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引来了祖祖辈辈用生命守望的幸福之水。脱贫攻坚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考验的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决心、责任和担当,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担当,特别是要敢于担责、敢于担压、敢于担难。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