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河南建设

河南日报  王勇2018-06-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努力建设美丽河南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加快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双重责任,面临着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双重任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河南建设,对于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纲领性和时代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生福祉、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一方面,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要已从“吃饱穿暖”的简单生存需要向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转变,期待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过得既幸福又健康。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根本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理论总结。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人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才能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通过推动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存在状态,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良好自然生态资源纳入生产力范畴,充分释放出“生态红利”,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就是要坚守生态保护底线,绝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也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美丽河南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美丽河南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美丽河南是河南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确切表达和生动实践。当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对于河南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美丽河南建设越发紧迫和艰巨。

  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要求越发紧迫。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纵览历史,中国从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经历着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生态文明革命。美丽河南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以及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解决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依旧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粗放型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河南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大多数省辖市水环境容量基本饱和,不少城市大气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农村“垃圾围村”现象普遍,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决不能让生态环境问题一层层堆积下去、掩盖起来,而要通过加快美丽河南建设,以更高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河南人口总量大,人均占有资源少,能源、矿产、国土等资源开发程度高;全省62条主要河流中有35条河流无源头水,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并存;全省森林覆盖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率等都比较低。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清新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食品等优质生态产品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打折扣,加快美丽河南建设已刻不容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美丽河南建设的引领性和指导性

  新时代推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从河南实际出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体系,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形成美丽河南建设的宏大力量。

  以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凝聚共识。把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作为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培育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开展多层次的生态文明创建,营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凝聚起美丽河南建设的广泛社会共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

  以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点题破局。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突破口,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同时,秉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

  以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增强激励约束。用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作为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中去。

  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强化保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以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筑牢屏障。统筹人口分布、城镇建设、国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和食品安全等生态工程,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同时,加快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筑牢美丽河南的生态安全屏障。(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