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探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创新发展之路

河南省社科院  2016-05-09

  日前,第四届中原智库论坛在古都洛阳召开,参会的省内外6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主题,探索区域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前瞻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学术意涵很强的概念进入国家政策话语体系,反映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金碚从当下讨论最多、疑惑最多的何为“供给”与“需求”、是供给学派还是计划经济等几个根本性问题切入,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和实际案例,用精辟、鲜活的语言来分析。金碚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一脉相承,计划经济不是出路,中国也不会进入新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含义是让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解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错配问题,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形成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省政府党组成员路国贤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容为“十三五”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充分说明该项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原智库论坛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希望共同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策。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魏一明指出,我们集中研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发展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途径,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根本目标。金碚指出,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最根本性的目标是通过改革来完善市场体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从无效供给转化为有效供给、从供需错配转化为供需匹配。金碚强调,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金融困境的挑战,以更加有效、更具创新性的供给体系来满足、适应和创造需求,着重从产出质量、结构质量、流程质量、环境质量和安全质量等方面发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洛阳理工学院校长屈凌波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是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之一。“中国当前的工业化转型是‘强工业化’,而非‘去工业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晓东明确指出,要通过结构调整,完成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工业化从“丛林时代”走向工业文明。

  省社科院副院长袁凯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紧迫性,对未来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一个破解难题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提出,调结构促转型不一定非要另起炉灶,可以在那些我们现有的、具有提升潜力的产能的基础上进行深耕,掀起一场“品质革命”,将我们的产品做得质量更高、更精致。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吴海峰研究员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卫绍生研究员针对当前文化产业体系不完善与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指出应当利用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推动我们文化产业整个供给体系的改革。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福禄研究员指出,工业领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应围绕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也就是结构性问题,以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打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河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陈耀认为,目前推进河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补齐短板,着力点是以人为核心、做好人的文章,通过培育发展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源大省变为人力资本大省,继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指出,河南在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初步显示出一些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发展获得新动能、金融豫军崛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优势凸显、郑州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等五个方面。同时,他指出,河南在通过创新积极推进去产能、细化政策推进不同市县房地产去库存、稳妥推进金融去杠杆、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补齐软硬件短板等方面还面临较大困难。针对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河南要结合自身实际,从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调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营造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原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和打响包容文化之源的战略品牌等方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指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选择,河南在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要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相结合、调结构和促改革相结合、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改造传承功能要求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推进改革与惠民生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决定相结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发展之路

  洛阳市社会科学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在论坛研讨中纷纷建言献策,从多领域多视角出发,针对洛阳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洛阳市社科联主席刘红旗指出,洛阳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理论需求、文化需求、政策需求、管理需求和技术需求。洛阳市统计局党组成员李国强深入剖析了洛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四高”问题,即传统重工业比重偏高、传统三产比重偏高、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低附加值工业比重偏高,并进而提出洛阳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加减乘除法”。

  省社科院副院长丁同民提出,要扎实做好全面深化郑州航空港区“法治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从加快立法创新步伐、全面落实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加快组建郑州航空港区政法委、健全商事仲裁供给制度等方面为郑州航空港区提供法治供给质量和效益,有力保障郑州航空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金真教授认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应当先把总量做大做强,然后才是结构上的优化升级。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白洪坤副主任提出了我省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在分组讨论中,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攀峰博士、白玉博士等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中的制度供给问题、人才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⑥5

  (作者:王玲杰 赵执 单位: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