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供给侧改革 创新驱动 高校转型发展——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71次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原智库》(2017)  省社科联课题组2019-11-26

  2016年11月26日,省社科联、省经济学学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产业发展”“校地合作与高校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议题,在商丘师范学院组织召开了河南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省高校的百余名经济学、管理学学院(系)院长、系主任进行了交流研讨。

  一、深层认知当前形势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会专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再生产的环节中进行理解。供给是支配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核心要素,供给的历史状况决定了当前的生产能力、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适应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的宏观经济政策互为表里,一脉相承,是当前的重大国策。在当前基础创新乏力的形势下,无论是河南还是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补短板”,寻找技术进步、技术提升、技术支撑路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当前的事情”,保持一个经济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与会专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同于西方的供给学派,一是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对过剩产能的调整;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步骤还将会涉及各方利益的再调整;四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必将摒弃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的是劳动力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当前我国并不存在所谓“刘易斯拐点”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如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必将继续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业部门,继续释放“人口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优化经济资源配置,优化流通渠道以降低流通成本,同时要防止网络营销野蛮式成长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纵容;要调控房地产价格以降低综合成本,同时给微观经济个体以创新活力;要借鉴西方成功的产业政策,矫正对“互联网+”的滥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自由竞争、政府干预和经济精神“三套车”体制机制联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也要坚持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市场的精髓和创新的源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调处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关注和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产业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经济精神也是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可以以西方“一手拿算盘、一种拿圣经”的谚语来解读经济精神,“圣经会抑制算盘,但是单凭算盘永远带动不了商业”,在市场功利主义背景下,精神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经济精神不仅需要企业家的理性和眼光,也需要各群体、各阶层人们社会道德伦理的慎独。如何从经济精神上获得经济社会的红利,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并把求利意识上升为社会成就和责任感;二是把流通意识上升为工业精神和实业精神,培育实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三是把竞争意识上升为正义精神,上升为超越追求生活享受的更高精神境界。

  二、创新驱动,为建设经济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与会专家认为,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河南应从高层设计到谋划运作,将创新驱动纳入社会经济的系统内部进行整体考虑,让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共同发力。为此,应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积极引领实体经济面向科技高端前沿、面向市场经济法则、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发展优势,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优化区域创新、打造区域增长极,壮大创新主体、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六个转变”,即一是发展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转变,二是发展要素由传统向创新转变,三是分工地位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四是创新能力由跟踪向领跑转变,五是资源配置由研发环节向创新链转变,六是创新群体由精英向大众转变。

  与会专家指出,河南经济的基础发展能力薄弱,是劣势,但只要敢于创新,也可以后来者居上转变为优势。河南经济这两年年均GDP增长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说明河南应从“十三五”起,利用“五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两端发力、兼顾远近目标,把河南经济与新经济连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特别是要契合于河南自贸区建设,继续发掘、放大枢纽经济、物流经济能量,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打造新时期的河南经济升级版,实现从经济大省转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三、促进人才供求结构调整与高校转型发展

  与会专家指出,创新驱动是人的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人为主体、意识观念和实践作为的改革,创新驱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动力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及其程度。高校一定要融入和顺应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培养输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高校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理顺转型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的关系。一是高校的发展定位要准确。在当前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一切工作都要针对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来展开,不要认为“创新”“就业”与己无关。二是高校建设应将出发点从办什么样的大学转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当前许多高校热衷于申报学科专业,谋求提高办学层次,不能说不对,但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足够的思考研讨和路径措施,不能不引起注意。三是在大学职能中找准发力点。大学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地方大学一定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应用性研究成果和有针对性的咨询建议服务地方为己任,凸显地方办学的边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