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中原学与河洛学之三

洛阳学习平台  李庚香2021-10-26

  河洛学研究的新时代意义,至少有这么几点:

  第一,河洛学的提出,对于解释人类文明的“多元一体”问题意义重大。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已经被尘封,湮没在历史中,只有源于河洛地区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绝,始终显示着历久弥坚、风雨如磐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最大特征就是生生不息的“生”。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多元一体”,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多元一体。我们把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透了,对于解决人类文明的一元性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有助于河南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形象。在文明源流的探求上,我们有“满天星斗”说。黄河文明在良渚文明中有体现,在三星堆文明中有体现,在黑龙江红山文化中也有体现。这些地方文化是否属于同一个篇章?它们之间有什么前后渊源?还没有说清楚。所以我们必须把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主干来认识,确立“一体多元”说,确立“重瓣花朵”说,确立主体主干说。我们不仅要“寻根探源”,更要“正本清源”、固本求源。无论是五大都城遗址、龙门石窟、丝绸之路的研究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三,有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对仰韶文化、黄帝文化和夏文化研究的深入,河洛学所要书写的,就是一部从黄河出发的黄河文明史。

  第四,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强大价值。河洛学的研究,是要研究中华民族的核心层文化。站位新时代,研究好、解读好河洛文化,建设好、发展好河洛学,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河洛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蓝,是重瓣花朵的“花心”,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灵魂栖息地。河洛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灵魂所系,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记忆,也是维系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最强大的精神纽带。在我们看来,北宋洛学正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河洛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包装和融合。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以河洛文化为主体脉络的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直绵延不绝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这正是因为河洛文化是一个开放创新的体系,它以礼乐为主体,融合三教,不断成熟;从周公制礼作乐始创儒学,到东汉经学再到二程洛学;从老子创立道家到道教的形成;从佛教首传中原到龙门石窟的开凿,它们的每一次自我更新莫不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从筮术到术数到辩证逻辑,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领域,最后以儒释道为主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或者系统。如果说道家是“想得开”,那么儒家是“拿得起”,释家却是“放得下”。三者或治世或治身或治心,形成了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进退自如的从容世界。二程洛学以天下为已任,以王者之师自居,试图通过“格君心之非”来塑造理想君主,进而重新建立统一的社会价值系统。特别是理学的“理得”和心学的“心安”,都是让我们找到了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让我们民族找到了精神上的栖息地。

  第五,有助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的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河洛学的提出,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域。特别是从周代的礼乐文化到后世的礼法文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科举制,特别是二程的理学,都为我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镜鉴。

  过去我们对河南的定位一直是“老家河南”。党的十八大之后,关于河南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河南时说,要“让中原更加出彩”;2019年调研河南时说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一个“更加出彩”,一个“奋勇争先”,一个“绚丽篇章”,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出彩河南”阶段。从“老家河南”经过“中原崛起”再到“出彩河南”,河洛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复兴都是绕不开的。我们坚信,在中原学的视野中,建设河洛学,打造河洛学,是新时代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也必然有助于我们迎来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光时刻”。(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李庚香)

  审稿:宋淑芳 张柏林

  编辑: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