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安阳师范学院

  2016-06-13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7月被平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11月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学校现设18个学院,2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现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335人,其中,教授103人、副教授292人,博士学位教师170人,硕士学位教师654人。学校占地1909亩,建筑面积81. 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馆藏图书202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弦歌大道校区20000余人,文明大道校区4600余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数学建模竟赛、英语竟赛、“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本科生就业率和硕士研究生考取率处在省内同类院校前列。2007年11月,学校以同类院校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30项,国家社科基金10项,教育部项目21项,有156项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182部,发表学术论文3851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1434篇。先后建成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甲骨文信息处理、中美智能信息处理)、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设有河南省硅材料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光伏并网发电)、安阳市医药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阳市数字化甲骨文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公开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发行到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人选教育部第二批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优势,大力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把汉语国际推广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学校对外开放相结合、与教师培训相结合、与平台建设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文化海外传播、汉字文化体验等方面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派出120多名教师、志愿者到美国、德国、意大利、泰国、约旦、尼泊尔等国进行汉语教学,并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荷兰学院等国外高校进行实质性合作办学。

  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时期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突破目,以建设教学研究型院系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抢抓发展机遇,敢于率先突破,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好“十条办学之路”,加快实现“一个目标、两大跨越”战略任务的步伐,把学校办成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教师教育优势明显、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较强、开放办学程度较高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百年弦歌不辍,百年薪火相传,学校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安阳师范学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