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党建中汲取思政课鲜活养分

河南日报  曹忠义 胡凤萍2025-11-14

  中共党史党建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以历史之智、理论之魂、精神之力赋能思政课堂,对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谱写思政课立德树人新篇章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

  学理上同脉同魂。中共党史党建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属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具有共同的理论根基与时代使命,研究内容上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目标指向上共同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学科建设上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唯有讲深、讲透、讲活,才能以理服人。中共党史党建学通过史料考证、理论探析与规律总结,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机理,系统揭示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其研究成果能让思政课的道理成为植根于历史事实、源于实践探索的科学结论,增强理论厚度与说服力。

  内容上同根同源。党的历史是思政课最丰富、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的内容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政课同根同源。中共党史党建学系统研究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党史中蕴藏的珍贵遗产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海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教学素材,使思政课讲授的理论是有血有肉、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党史党建的历史叙事能让学生跨越时空触摸历史脉搏,感悟信仰力量和思想伟力,有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价值上同向同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新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这种价值引领,本质是固本培元,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本、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元,培育挺膺担当的时代新人。

  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机理

  坚持历史叙事与理论阐释相统一。要避免思政课教学陷入碎片化、浅表化倾向,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用党建讲政治、用史实讲道理。思政课应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关键人物的深入解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逻辑,引导学生从历史实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刻改变中国,中国共产党如何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党史党建学习既是认知过程,更是精神洗礼、价值生成的过程。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党史党建背后的精神内涵,让知识学习与价值提升同频共振。讲长征,不能只讲艰苦历程,更要阐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力量;讲抗美援朝,不能只讲战略决策,更要弘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讲脱贫攻坚,不能只讲数据成就,更要传递“上下同心、精准务实”的担当品格。通过情感激发与价值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精神升华,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坚持内容创新与方法革新相统一。好内容需要好形式承载,要打破思政课堂边界,创新教学方法与载体。一方面,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围绕党史党建主题开展研讨、辩论,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学;另一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数字档案、影像史料打造沉浸式课堂,让历史场景“活”起来。同时,拓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进革命遗址、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走访先进模范,聆听初心故事,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健全协同机制,凝聚育人合力。要打破学科壁垒与院系藩篱,建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常态化联动机制。共同组建教学研究中心,联合申报科研教研项目,共建党史党建特色课程与教学资源库;鼓励党史党建专业教师参与思政课专题教学、担任实践导师,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支持思政课教师参与党史党建学科学术活动,提升史学素养与理论水平,形成互促共进的育人生态。

  深化资源建设,丰富育人载体。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系统整合党史党建资源,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党史党建辅助读本、案例集、教学指南;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改革开放史专题研究等精品课程,作为思政课的有益拓展;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微党课、党史故事短视频、在线课程,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党史党建”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建强师资队伍,夯实育人基础。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学深悟透党史。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师资建设结合,通过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学术交流、实践考察等方式,提升教师运用党史党建素材讲好思政课的能力。教师只有做到对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

  用好中共党史党建这本“最好教科书”,积极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需要持续深化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将其成果创造性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养分,强化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作用,为强国建设筑牢思想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系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淮学院组织部副部长)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11月14日第12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