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两高四着力”重要要求,为河南发展锚定方向、注入强大动力。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指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路径。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振兴压力大、任务重,只有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针对我省乡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聚焦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一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相互助力、协同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稳妥有序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二是坚持片区先导、分类指导、典型引导,探索片区化推进的省域路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河南方案”。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优势,片区建设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以业引人,以人聚业,因地制宜明确建设重点和阶段性任务,推动经济、生态、生活有机融合。三是持续增进乡村民生福祉。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技能培训、特色农业等将农村人口多、农业占比高的“短板”转化为增长点。构建“国家级龙头+省级龙头+合作社”的三级产业组织体系,带动合作社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区域统筹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乡村规划建设科学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布局。一是充分考虑乡村的功能特点、生态特点,凸显当地文化特色,保障相关规划设计能够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保护乡村生态,重视乡村文化传承,同时要切实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与其他规划实现有效的对接,积极有序推进一村一规划,延续村落文化机理。二是将传统村落、特色保护类村庄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加强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持续重塑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推进农文旅融合,探索实现连线成片、形成示范。要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保护,提升农村住房质量安全和品质,建立乡村规划师和乡村规划联络员制度,吸纳一批有村庄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乡村规划师专业培训,加强对行政村一级村庄规划联络员的聘任和培训。三是持续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优化设施布局,加强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开展环境治理、生态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农村。
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纵向融合。一是促进农业产业链全面深入融合,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目标,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创响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农业产业纵向融合和一体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业态,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变乡村绿色低碳生态资源为产品,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大幅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强化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积极改善农村信息化条件,有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推动农村学校的网络建设和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最大限度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三是补齐农村卫生服务短板,改善农村基层医疗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壮大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同时提升“一老一少”农村社会服务水平,加快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农村养老服务场所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普惠制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打造形神兼备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小院课堂”基层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三五”工作法、村民代表提案制等村民自治模式,让村民充分体会到共享共治;“鼓舞大赛”“孝道文化大餐”等各类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二是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宣传引导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自觉将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准绳。要加强乡镇赋权扩能,整合运用清单制、接诉即办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确保乡村社会和美安宁。三是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激发村民主动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积极落实村级党组织“四议一审两公开”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10月10日第10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