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耿明斋2025-07-15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省域经济体的前列。但是,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深化,河南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河南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以技术创新重塑产业新优势

  从经济结构特点看,河南属于资源型省份,资源型产业占比较大。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技术快速更新迭代,新产品和新产业不断涌现的挑战,河南采取了相应举措,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例如,以煤炭开采起家、有较雄厚煤化工产业基础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生成硅烷气,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借此向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多个技术方向延伸,为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位于漯河的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引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技术,打造千亿级氟硅新材料产业,也是利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案例。

  二是通过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例如,郑州宇通先后通过两次改制使企业始终保持体制机制活力,通过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数千人规模的研发团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客车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40%,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

  三是引进行业巨头再造新优势。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引进富士康和比亚迪。富士康落户郑州,使郑州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制造基地,为河南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比亚迪大幅度提升了河南轿车整车生产能力,使河南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产业集群的基本特点是以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生产同一产品或相互关联的不同产品的众多企业在同一空间高密度聚集,相互之间分工明确,协作关系紧密,运行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和区域特色鲜明。河南客车、煤机等行业虽然具有鲜明的集群形态,但体量有限,对区域发展支撑力度也有限。而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体量更大、更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河南缺乏由核心龙头企业构筑的产业集群。因此,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引进或培育扎根本土的体量更大、更具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围绕龙头企业聚集的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河南是教育和人才大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储备了数量庞大的科研人才,但受评价机制和科研管理体制的限制,其科研活动很少做产品和产业转化。深化科研评价机制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亟须将科研力量引导到做产品和产业转化上来,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给市场主体更多的选择权,是激发民间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增强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是河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作者系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统筹:宋鸿博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