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两山”思想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清洁化发展,既是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下行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美丽河南”、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之举。
一、坚持生态化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生态产品
(一)以“两山”思想破解“两难”悖论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传统发展模式中的一对“两难”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问题突出,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反而陷入了“资源诅咒”的困境。推动传统发展方式转变,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难”悖论,必须牢固树立“两山”思想,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方面,要坚持保护优先,珍惜生态优势,守住环境底线,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二)以“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园区”等,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应该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并不等同于金山银山,“生态+”也并非简单相加,只有通过深度融合,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行为规范中去,生态才能最终转化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生活的高品质体验,从而形成“1+1>2”的效果。
二、坚持绿色化发展,实现绿色富省、绿色富民
(一)以国土绿化推动“美丽河南”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对河南而言,应围绕生态省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南太行生态区、伏牛山生态区、大别山生态区以及豫东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横跨东西的沿黄生态涵养带、沿淮生态走廊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加快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和环境友好的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绿色家园,打造“美丽河南”。
(二)以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经济发展不足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省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我们要的发展是绿色的发展、健康的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应摒弃传统GDP发展理念,逐步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化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河南实现“绿色跨越”“绿色崛起”。
(三)以“三个转变”推动绿色转型
“两山”重要思想是绿色发展的生动表述,深刻揭示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必须以系统性思维,从技术、制度、观念三个维度协同推进。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在技术上加强生态修复、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二是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三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生态导向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牢固树立“两山”思想,从根本上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三、坚持循环化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一)推动“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则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应立足河南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实际,突出资源型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两大特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集聚型转变、由高碳型向减碳低碳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废弃物,利用量和利用层次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应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综合运用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技术,加快畜禽粪污、秸秆和林业三剩物等资源的深度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向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方向转化,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生态文明水平。
(三)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近年来,我省产业聚集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集聚区主导产业链条仍然较短,产业中各个环节衔接还不紧密,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尚不完备,企业之间由副产物和废弃物形成的互补关系较弱,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对此,应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研究入区企业的产业链接关系,促进集聚区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使区内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推动集聚区内废物实现“零排放”。
(四)开发利用“城市矿山”
“城市矿山”开发是对城市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形象比喻,包括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汽车、塑料、建筑垃圾等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等。要通过开发利用城市矿山,实现金属资源储量的极大提升。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省城镇废弃物将与日俱增,若不处理将成为巨大的污染源。对此,应加快建立城镇固体废弃资源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对“城市矿山”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合理化布局,加强废钢铁、废铝、废铜、稀贵金属、废塑料、建筑垃圾等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城市矿山”变废为宝、点石成金。
四、坚持清洁化发展,实现生产生活方式革新
(一)建设清洁美丽家园
实施“蓝天工程”和“碧水工程”,实行最严格的水、大气、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重点污染源治理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小流域治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美丽河南”。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美丽庭院”和“美丽乡村”。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活环境。
(二)构建清洁生产体系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和工业废物产生的最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重点加大对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支撑作用强的煤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行业及重点企业清洁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行业关键清洁生产技术,推进“三废”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省工业行业清洁化生产。
(三)倡导清洁生活行为规范
加强宣传,强调“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倡导城乡居民自觉践行公共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城乡卫生环境,共创整洁卫生、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卫生城市。规范旅游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清洁的旅游消费环境。
(作者系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