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的若干思考

《中原智库》(2018)  王喜成2019-11-26

  “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而提出的一项中国方案,其意义极为重大。河南应从全国和全球视角,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将给我们带来的重大机遇,着力谋划,明确定位,找准对接途径和节点、办法,使河南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巨大市场之中,为中原崛起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一、着力在区位优势上做文章

  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延伸的腹地和端点,也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密集区和经济发展轴的黄金交汇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我们要牢牢抓住、充分发挥。

  一是要搭建好通道。要依托地利之便,花大力气打造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链,把不同运输方式整合起来,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构建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中国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要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将郑州、洛阳等作为重要节点城市纳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

  二是要利用好主桥优势。河南正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节点,在经济带上具有突出的主桥优势。目前我省已经构建了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四纵六横”大能力货运铁路网和“十字加半环”城际铁路网,基本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半小时交通圈”和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交通圈”和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而汇通八方。

  三要打造好集散平台。物流是贸易的瓶颈,我们要着力在“集散”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尤其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特色物流,建设立体化的物流体系,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既要做运输中心,更要做增值中心、流通加工中心,打造中部地区物流集散枢纽。要加强各类企业间的联动,把河南的天然交通优势转化为落地的物流产业优势,实现交通枢纽向物流核心枢纽的转型升级,把全国物流网络组织起来,把全国性的物流公司、商贸公司、批发公司、大型生产基地,更多地集中在河南,形成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仓和核心仓,实现交通带动物流、物流带动城市、城市带动整个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加强战略腹地内涵建设

  河南地处亚欧大陆桥战略腹地,“一带一路”大陆桥经济带建设规划,为河南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做优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河南要更快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发展壮大产业。要花大力气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把服务业做“大”、把工业做“强”、把农业做“优”,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要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筑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导优势产业链。要利用区位和能源加工优势,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下大力气吸引外部投资,主要是那些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包括制造业、装备业、电子信息、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利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的良好条件,引进更多的先进企业和尖端技术,优化河南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

  二是要加强中原城市群建设。目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段,尚缺乏大的中心城市作支撑。2014年3月中央提出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河南应抓住这个机会,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进程,让城市成为聚集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各类优秀人才的最佳平台。同时要使产业向铁路沿线聚集,产业园区在铁路沿线布局,带动人口向铁路沿线集中,成为经济发展中心。

  三是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中央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国家制定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这为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凸显了中原城市群作为陆桥通道上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国家重点发展城市群的战略支点地位。河南要抓住时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以城镇产业为支撑,以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枢纽,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构建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和现代城镇体系,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大的战略和实力支撑。

  三、加强交通枢纽建设

  河南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交通枢纽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要充分发挥中欧(郑州)班列的作用。铁路运输比海运省时、比空运便宜,具有方便快捷、节能环保、全天候的特点。如中欧(郑州)班列货运到达欧洲的时间比海运从郑州抵达欧洲的时间缩短了15天左右。目前全国已开出中欧班列29列,各地都在力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货运物流中心。我省要充分发挥中欧(郑州)班列的作用,着力在列车开行、货运覆盖面、服务增值能力、口岸功能和通关便利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将河南建设成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让更多的“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集结河南再向世界各地出发,切实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要认真研究中欧(郑州)班列的货源分布、运输需求和汇集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政策,承接具有对欧出口潜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要加强郑州国际陆港建设。要围绕陆港建设打造国家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服务中心、中欧班列货运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努力实现青岛、连云港的海港集疏能力内移河南,国内海港过来的跨境货物通过中欧(郑州)班列运往欧洲各国,实现海铁联运一票通关,不断扩大货运覆盖面。要大力推进保税物流区、特色商品口岸、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国际陆港联检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落户郑州国际陆港,使其具备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六大功能,最终将其打造成以铁路港、公路港、无水港为依托,以大交通、大物流、大口岸、大通关为目标的国际陆港。要着力发展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新优势,积极扩大整柜拼箱、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增值服务,开展冷链物流、邮政快递、金融配套服务,通过服务增值不断提升货运量。

  三是要发挥郑州航空港的集疏功能。要进一步明确郑州航空港的国际功能定位,围绕构建以航空港为核心的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使郑州航空港物流除了覆盖亚太地区外,还要成为沟通欧美和连接非洲的“空中大陆桥”,把郑州航空港建设成直通中亚、东亚、东南亚和欧洲的国际机场。要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通关管理等高效便捷的体制机制,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把郑州航空港向综合性的国际港口发展,以航空港、铁路港两个一类口岸作为支撑,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把航空、铁路、公路、保税中心整合起来,打造各种开放平台和载体,争取经过郑州的货物由海关检验后就可以直接出国,使郑州航空港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四是要建设立体式“丝绸之路”走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们既要建设以客运铁路专线、货运铁路专线、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地上丝绸之路”,又要建设以航空、高压电网、信息传输为重点的“空中丝绸之路”,还要建设以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以及公路铁路光缆等以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为重点的“地下丝绸之路”。通过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群及中心城市连为一体,使更多的河南商品运出去,把河南需要的东西拉进来,技术、智力引进来。

  四、构建东西双向开放的战略格局

  河南地处欧亚大陆桥东端,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会处,向东承接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区域,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贯通广大西部内陆地区,通向亚欧大陆;向北对接京津冀等北方经济区;向南连接珠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南方经济区,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输欧产品的汇集点,也是中亚、欧洲输入货物的分拨地。河南要抓住建设“一带一路”这个机遇,优化外向发展战略,构建东西双向开放的大格局。

  一是要重启和重构“东引西进”战略,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既要瞄准中亚、欧洲方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谋划“西向”开拓西部、中亚、中东欧和西欧的能源、资源、市场,并大力发展投资和贸易战略,沿着大陆这条线向西开发,加快和西部地区、中亚、欧洲的对接步伐;又要瞄准东南亚、南亚、非洲方向的海上丝绸之路,抢抓“东向”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对接,加快走向海外的步伐,实现东西贯通、南北并进,把自己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经济战略腹地和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桥头堡”。

  二是要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切实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对外服务功能。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支持郑(州)汴(开封)新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提升郑(州)洛(阳)三(门峡)工业走廊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洛阳和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同时要以郑汴都市区、郑洛三工业走廊等为空间载体,以产城融合、“四化”同步为路径,打造一批以开放为动力和品牌的国际国内合作发展示范区,与中亚、中东欧、西欧合作建设丝绸之路产业园,强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段的枢纽和主导地位。

  五、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应加强与沿线各国各地的广泛合作。

  一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合作。河南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产粮大省,农业科技水平高,对小麦、肉类、蔬菜等农产品有很强的加工能力,有诸多食品品牌,在全国的农业优势十分明显。然而同样是农业国家的中亚地区,农产品供需矛盾很大,需要进口大量粮食,畜牧业也比较差。如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很大,但农产品加工能力相当弱,果蔬罐头、糖、肠类制品、奶油等超过五成依靠进口,河南可以与它们广泛开展合作。

  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大部分中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河南可以通过资金、人力、技术等帮助这些国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可考虑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

  三是要加强商贸与经济技术合作。中亚地区国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原材料充足,如巴基斯坦在畜牧业、渔业、大米、水果、奶制品、皮革制品、纺织品等方面都很丰富,还有很知名的手工雕刻木质家具、大理石制品、手工编织地毯和珠宝首饰等,河南无论是参与直接贸易,还是投资经营,都可以作很好的方式选择。同时,合作方面还可以着力发展总部、楼宇、街区等三大经济形态,吸引中西亚国家在河南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各类企业积极“走出去”,营造河南大改革、大开放、大物流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不仅要实现经济、商贸、能源的联系,还要增进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一是要加强对中原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包括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等4处古丝绸之路遗迹和龙门石窟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要融入“一带一路”,河南应打好文化牌。要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文化研究出来、传播出去,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核心支撑区,不断扩大河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演绎自己的古老文明。要把商贸服务、文化交流、旅游合作、承接产业和农业合作等“混搭成套”,构建立体化的交流格局。

  二是要加强旅游文化合作。要发挥河南历史文化特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中西亚国家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培育一批民族特色、历史特色与现代时尚交融的世界旅游品牌,把河南沿线城市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试点区。要在郑州创建丝路-陆桥-黄河经济文化合作国际论坛,将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升格为亚欧文明对话国家论坛;在洛阳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开封创建“世界文化之都”国际论坛。要着力建设开封至三门峡的黄河文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带,大力开展与古都西安的合作。

  三是要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要深入了解中亚各国的文化市场与需求,把河南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做成产品,如少林功夫、太极拳等,吸引亚欧各国游客来河南交流。要积极开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推介活动,如组织丝绸之路发展论坛,邀请中亚、西亚、欧洲等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河南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大型采风活动,如开展对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商品(如丝绸、瓷器等)、文化遗迹探源活动等。同时要考虑在中亚、欧洲举办丝绸之路文化展、丝绸之路现代艺术展活动。同时还可根据欧洲的汽车、红酒、药品世界闻名的特点,申请汽车、药品在河南设立口岸,红酒设置交易平台,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实现欧洲进口货源的国内集输分拨功能等。

  四是要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河南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可深入研究有关政策和要求,加强与中亚地区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为他们培养留学生,或者借鉴有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把培养留学生作为一项产业,实现文化交流中的经济发展。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融入“一带一路”,搞好相关服务和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要加强贸易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改善河南的投资“软硬环境”,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进一步完善与提升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物流、仓储、研发、展示等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积极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外资准入和负面清单政策,营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

  二是要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提供富有特色的专业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系统化创新,加大对外金融交流与合作。扩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品种,在继续增加农业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能源类、化工类、金属类产品上市,加快其向综合类期货交易所转型。完善金融后台服务功能,拓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努力形成机构集聚、市场活跃、设施先进、服务高效、信息畅通的区域性重要金融核心功能区与全球金融服务网络重要节点。

  三是要积极探索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等多边、双边组织和论坛,积极申请承办有关领导人会晤、商品展、研讨会、促进会、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广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郑州和河南考察、投资与招商,邀请他们在郑州设立领事馆和商务机构,开展签证办理、商务文化交流等业务。借助中欧(郑州)班列运营管理经验,积极探索中欧物流通道建设管理、经营与合作的机制,加强与中亚、中东欧之间的合作交流。借助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经验,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设立投资便利化的集中办公场所。设立营商服务专职机构,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支付等优质服务。积极探索民航管理先行先试、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等对外开放的创新机制。建立“一带一路”省市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建设的对接协调。

  (作者系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