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创新驱动发展需统筹兼顾的三个关系

《中原智库》(2018)  张长星2019-11-2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就我省而言,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要统筹兼顾好人口集聚与高端人才引育、产业转型升级与人的全面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实用型小微改进的关系,真正把创新驱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关键位置一以贯之。

  一、统筹人口集聚与高端人才引育

  人口规模是经济规模的反映,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和结果,而人口质量则是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全过程形成闭环,需要的不仅是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金字塔尖”的人才,更需要大量普通白领、蓝领和“异想天开”、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年轻人。根据QQ大数据发布的《2017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我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年轻指数呈逐级下降趋势,分别为78、74、69、65和64。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青年人的总量与质量。2017年以来全国热点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针对大学毕业生展开的人才争夺战,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中反映。

  由于历史沿袭、市场容量、产业发展等多种原因,我省长期面临人口和人才“双输出”的尴尬局面。据泽平宏观分析,“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人口净流出分别达到194万人、315万人、500万人。从我省18个省辖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变化来看,近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3%的仅有郑州、南阳、驻马店、洛阳、焦作、济源6市,濮阳、新乡、漯河、鹤壁、开封、许昌、三门峡7市年均增长率不足1%,商丘市还略有下降。

  建议我省在加强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重视普通人才的集聚。一是建议根据各地城镇化、工业化程度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实施差异化引才聚人措施。引导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将人才引育重点放在新兴产业集群领域上;南阳、驻马店、信阳、商丘等地市将人才引育重点放在人口城镇化上,逐步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二是根据人才成长阶段,采取差异化激励机制。针对刚入职的大学生,优先采取提高入职工资水平的激励办法;对工作一段时间的优秀人才,采用阶段性持有股权的方式,实现人才与企业、产业一起“成长”;对专家型或领军型人才,重点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扶持力度,让其“名利双收”。

  二、统筹产业转型升级与人的全面发展

  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382%的人最看重就业机会,333%更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从杭州互联网经济、武汉高技术产业、重庆金融业、成都手游产业、贵州大数据产业、长沙传媒娱乐产业等发展的历程来看,无不是通过开辟“人才+创新+产业”的良性循环路径,培育壮大新兴经济,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目前,区域间、城市间的薪金、住房等优惠政策已基本拉平,关键就在人才能在哪个城市发展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也反映出,产业转型升级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关系。在处理这对关系时不能失之偏颇,要统筹推进。一方面,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航空及冷链物流、新兴金融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外包等“10+8”新兴产业发展,全力加快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龙子湖智慧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拓展人才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着力在制约人才发展的身份、税收、资金、产权保护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我省特色的人才特区建设新路。如探索适合我省需求的“人才绿卡”制度和高层次境外创新人才个税优惠政策,全面推行“创新创业通票”制度,加快实施河南籍人才回流工程,全面落实人才群体的“市民待遇”、科研创新人才群体的“市场待遇”、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待遇”。

  三、统筹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实用型小微改进

  颠覆性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发展路线,一经发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用型小微创新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更加灵活实际的小微创新与改进,并为颠覆性创新奠定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区块链技术等重大技术变革,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而对工厂技术层面的小微创新、小微改进重视不够,激励不够。

  如“罗辑思维”在液晶演义中提到的大型无尘车间技术,不是什么黑科技,而是由大量的细小改进、点滴窍门积累起来,成为一套竞争对手更难复制和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再如,快递配送企业在终端都是电动车、三轮车,有的公司能实现次日达,而有的公司需三四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差别就在工作流程、软件硬件等细小环节,但这将决定物流系统是否高效便捷,决定着快递企业的“生”与“死”。也就是说,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中,既需要我们关注、跟踪、推进重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也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操作层面的小微创新与改进。

  (作者系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