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及实现路径

《中原智库》(2019)  孙新雷2019-11-2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这一基本判断,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解读。

  一、增长不等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这种增长既不是可持续的,也并不完全代表着发展。

  从前者来说,我们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引领、要素投入增加实现的,而且是工业主导型的增长。显然,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投资的边际收益会出现递减趋势,工业的增长和要素投入的增加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而出口的扩大则会受制于外部市场,对于大国经济尤其如此。

  从后者来说,发展虽然包含了增长,但增长并不完全代表发展。因为,发展还意味着必须有结构演进变化和体制安排的改善。纵观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实践,不难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和OPEC成员国)虽然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却并没有实现相应的发展绩效。

  二、高质量发展高在哪里

  高质量发展虽然内含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却并不仅限于此。

  在经济意义上,高质量发展不是指各种产品的产出量更高,而是说供给和需求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匹配性更高。这意味着供给的数量即便很高,如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或更高层次上的需求,也是没有意义的。

  高质量发展还要满足生态环境意义上人与自然适应性更高的需要。从理论上说,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即便是基本生存的需要,也并不仅仅是指衣食住行,还应包括生态环境。从现实来看,生态环境的约束不仅构成对生产的限制,也已构成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威胁。

  此外,高质量发展还应包括社会意义上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没有这一前提的确定,前边所述的高质量发展同样是无法实现的。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从以上论述可见,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简单抽象的概念,也不可能是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就可以顺利实现的事情。

  首先,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全面、系统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思想和举措。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创新发展。它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在创新实践中,政府要努力营造适合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但更要注重发挥企业这一创新主体的作用。我省的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平台和机构缺乏,解决这一瓶颈,一要靠开放,借力发展;二要靠整合,形成合力;三要靠环境,提升吸引力。

  其次,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重在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高层次需求上下功夫。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矛盾的着眼点,就是改善供给,提高品质,满足需要。对于我省来说,在第一产业上,就是要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和优质瓜果,积极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系统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科技服务体系、金融保险体系和产品流通体系。在第二产业上,就是要围绕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及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冷链及休闲食品产业;围绕战略新兴领域,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围绕民生消费领域,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现代家居、品质轻纺业;围绕传统提升领域,加快发展冶金新材料、现代化工材料、新型绿色建材。在第三产业上,重点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第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努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可以稳定三农基础,释放市场需求,又可以增进城乡和谐,实现共享发展。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村;凝练提升乡村文化,改善农村的精神生活;发挥乡村生态优势,营造改善生态环境。我省是三农大省,这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的潜力和优势。借助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加倍的努力,在加快建设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的同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营造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市场,提升发展新层次。

  第四,以“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协调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治理和脱贫攻坚。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的脱贫任务还相当繁重艰巨,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力度,协调好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脱贫工作。

  第五,强化金融豫军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融资保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的支持和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乡村经济的振兴以及环境治理和脱贫攻坚都无从谈起。应该说,我省的经济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金融的规模、层次和结构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更加支持金融的发展。

  总之,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新的挑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科学把握、全面发力、协调推进,才能收获满意的效果。

  (作者系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