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提高防范化解经济风险能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原智库》(2020)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组2021-0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全国及各个省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当前河南省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风险端倪,外贸、外资、金融、投资、就业等领域存在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需要短期措施应对经济领域各方面的潜在风险,又需要有长远眼光对各类经济风险进行系统性防范。  

一、河南省面临的经济风险  

(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风险  

在国家和河南省政府各项政策支持引导下,河南对外贸易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据河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5127亿元,同比增长53%,再创历史新高。但河南对外贸易发展严重依赖航空港、富士康,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河南对外贸易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对河南省外贸行业可能带来如下影响:首先,河南省出口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技术含量不高。2018年度河南省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虽然不大,但也反映出河南出口行业的短板,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其次,出口贸易产业链的低端性,在当前河南省对外开放高歌猛进阶段,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对外出口的“大户”,其出口规模占据总量的70%,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计占比仅有30%,这一特点跟加工贸易成为河南省主要出口方式的规律不谋而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同比提升235%,这一方面表明了河南外商投资环境的优化,同时也间接反映了河南省产业链的低端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同比下降7%以上,河南省对外贸易严重依赖郑州航空港,依赖于富士康,富士康对外贸易占全省对外贸易比例常年达60%以上,也因此美国近些年来一直是河南省第一大贸易合作国,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必然会影响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下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准备。  

(二)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2019年上半年,全国不少城市都出现了楼市“小阳春”,土地市场也有回暖的苗头。在这种整体性的回升下,郑州的新房市场也表现亮眼,据《河南商报》,郑州1月到5月新房销售套数好于去年,同比增长583%。但这种回升是短暂的,新房销售在3月冲高后出现明显回落,5月虽然环比增长103%,但仍明显低于3月。在当前政策保护不变的情况下,2019年河南省的房地产市场将在2018年的基础上持续小幅下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或将低于2018年总体水平。但河南省房地产市场风险仍不容忽视。随着部分二线城市强势崛起,郑州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自然会带来对泡沫和风险的担忧。当前各地采取的一些行政性限制措施,如新房摇号,实际上增加了很多套利需求,而土地拍卖中的“竞自持”减少了新房供给并助长了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根据中国城市地价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全国106个主要监测城市2018年第1季度土地价格继续快速上涨,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上涨1043%;地价的上涨既蕴含着未来房价可能进一步上涨,也意味着当前的行政性限制房价措施不可持续,如果继续限价只会造成新增供给短缺。住房的投资属性与金融杠杆的结合往往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并威胁到金融稳定。而同时,低利率的融资环境在可见的未来仍然会持续。  

河南省其他地市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在棚改政策的影响下,2019年棚改目标套数较2018年下降幅度超过70%,需求大量减少,三四线城市将会出现库存过高的情况。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在棚改之下,或许面临的库存风险较高;但像洛阳这样的次中心城市,有周边城市的人口作为支撑,存在高库存的风险较低。所有这些,都对稳定河南省与郑州市的住房市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外商投资低效的风险  

近些年,尽管河南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目与规模明显上升,外资带来的经济增长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与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招商引资方式落后,外资项目针对性较低。目前河南省招商引资以召开信息发布会,举办商务洽谈会以及印发招商引资宣传册等传统方式为主,方式过于滞后且成效较低。未采用符合招商引资内在规律的新型引资方式,未运用地理位置优势、资源禀赋以及其他优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外资合作,未结合省内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力资源现状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外资项目。其次,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尽管河南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效率和质量,但是依旧存在专利侵权假冒、商标混淆、窃取商业机密、网络盗版等诸多知识产权侵权问题,违法成本较低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导致了外资企业在河南省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吸引外商在河南省进行大型投资活动,不利于河南省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四)区域金融风险  

目前全省金融运行情况整体平稳,突出表现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规模在增加,河南省的金融系统运行效率在提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数据,2019年10月末,河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05311亿元,同比增长92%,较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61620亿元,同比增长170%,较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9077亿元,同比多29186亿元;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8%,同比高09个百分点。但是金融风险隐患仍不能忽视,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进一步增多,无疑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河南省监管局数据,河南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4年的097%上升至2018年四季度的191%。房地产业具备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与金融业关联度高的特点。随着国家和河南省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推进,房价过快上涨得到了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风险有所上升,河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变化率从2016年的321%下降为2018年的51%。  

(五)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  

目前河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均逐年增加,且支出增加规模高于收入上升的规模。根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河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4年的273926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76394亿元,上升了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4年的602869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922541亿元,上升了53%。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差额从328943亿元上升到376394亿元,增加了14%。收入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支出增长幅度,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财政收支差额的增加使得河南省政府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投融资平台缓解资金问题,使得河南省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但总体风险可控。从债务负担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政府性债务约占2017年政府综合财力的73%,明显低于财政部规定的100%警戒线水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河南省受省政府直接管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共有11家。从公开发布年度报告的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管理中心、河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7家平台公司来看,7家平台公司中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有3家,分别为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管理中心、河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较好的地区,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规模普遍较低。对企业来说,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70%为警戒线。7家省级投融资平台中,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有6家,超过警戒线水平的有2家,资产结构不合理,负债规模过大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需要引起关注。  

(六)农村深化改革的风险  

农村、农户异质性引发三权分置、土地流转政策效果差异。河南省的农村地区按照区位可以分为城中村、城市近郊村、城市远郊村、偏远地区农村;农户可以分为离农户、兼业户、纯农户三类。区位层面,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下自发性的大规模土地流转需要一定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集中在容易发展专业化果蔬生产基地的城市周边郊区和工业化、城镇化起步早、进程快的经济发达地区,相对偏远的传统农区不具备上述区位优势,土地流转主要靠地方政府的推动,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引领、经济补贴、舆论引导、入户与承包户沟通、招商引入经营户等措施来推动土地流转,我们的研究称之为“政策性土地流转”,政策性土地流转指望在较短时期、较大范围,让为数众多的小规模兼业农户大规模地退出历史舞台,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直接缩短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其结果是剥夺纯农户等部分农村弱质劳动力的生活来源,削弱部分兼业农户的家庭福利,屏蔽在村、在城农户的后退保障,蕴藏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影响到了某些农村地区的稳定。此外,这种政策性土地流转依靠行政力量推动,拔苗助长,鼓励工商资本大面积流转农地,出现寻租效应,同时抬高了农地流转的价格。流转初期很多经营主体经营土地从事农业并不是着眼于市场需求,而是着眼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只要政府能支持,不愁经营会亏本”的心理普遍存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土地流转租金的不断攀升,频频出现经营困难现象,导致全省大范围地出现土地流转中的退租、减租现象,增加了交易成本,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举措  

(一)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首先,河南大力支持企业加快开发替代市场,指导出口涉案企业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洲、拉美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对境外展位费全额补贴,通过新市场开发加快市场置换,及时消化对美订单损失,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2019年前7个月,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66%,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6%和241%,这充分说明河南省外贸工作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立足河南省产业优势和特点,选取一批重点国家和地区,下大力气引导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培育,扩大河南省国际贸易的“朋友圈”。其次,加快外贸转型发展,培育服务重点出口产业,河南省提出了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另外,河南省商务厅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全球贸易通、敦煌网等签订合作协议,加大与阿里、京东合作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利用成熟平台开拓市场,推动省内外贸企业与世贸通对接合作。最后,鼓励省内企业主动“走出去”,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主要市场,设立分支机构、零售网点、批发中心、售后维修网点、海外仓,将对外贸易本地化操作,扩大品牌产品出口。  

(二)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  

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学者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政府和市场之间存在着错位关系,权责不明晰,因此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参照德国的发展模式进行租购并举,发展租赁市场,这就需要政府完善租房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租房环境。同时尽量增加土地供给,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建设用地挂钩,缓解一些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要积极优化财税体质,减轻河南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地方政府由于支出多、预算少,财政收支常处于赤字,但又为了完成本地区GDP指标和其他政绩指标,便会依靠出卖土地获得高额租金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样下去只能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把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绑在了一起。因此应该协调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一定程度上给予地方政府更多财政收入。  

对于当前一些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坚持前述的宏观审慎监管,同时希望这些城市能真正落实打破土地垄断供给、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同时,通过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切实推进租购同权分流住房需求从而改变供求态势。在行政性调控方面,保留限购政策并将其长期化、制度化。  

(三)有效利用外资  

河南省有效利用外资方面,首先合理评估各地市经济状况。结合自身经济结构与发展特点逐步放宽设立外资公司的条件,大幅度放宽第三产业市场准入机制。省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有关政策,主动推行有利于当地利用外资的措施,相互配合,营造优良的商业环境。其次,加强投资促进服务。搭建大范围、多元化的引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现有外资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对接,加强与海外办事机构的联络服务,时刻关注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建立完善引进外资激励机制,按照具体规定给予在引资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团体奖励,加强对有效利用外资地区的激励奖补。最后,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外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加强政府与外资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政企交流会,收集外资企业在河南省发展期间产生的问题与障碍,及时处理外资企业投诉并反馈信息,确保有关部门正规有效的运营。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对侵权假冒、商标混淆等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给予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四)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建立全省金融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目前河南省全省的征信平台收录信息的范围和内容还很有限,因此,征信平台要继续强化,力争涵盖全省范围内所有证券业、保险业的信息,并进行与其他信息同样详细严密的统计分析。对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小型金融公司,也要及时做好相关信息接入该系统的准备工作;对全省范围内的民间借贷机构进行登记,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或委托相关机构研究开发民间借贷信息系统,使民间借贷也能被征信管理系统所覆盖。其次,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研究建立符合省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抑制房地产泡沫和防止房价大起大落,避免区域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动过于敏感,使房地产投资贡献率回归到合理水平。再次,金融机构应积极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化解不良贷款,努力提升资本充足率,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推进区域金融机构良性健康发展。最后,金融管理部门应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综合运用司法、行政手段多方联动严厉打击整治逃废银行债务以及非法集资行为,进一步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机制,从而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五)预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危机  

根据2017年以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河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加强融资管理,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防控机制。强化预算约束,不论是显性债务还是隐性债务,都应将其本息支出列入预算,未纳入预算的项目不可动用财政资金。把债务管理情况作为政绩考核指标,强化各地市预算约束。完善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机制,严格规定各地市的债务上限,加大惩戒力度。同时,推进责权划分改革,从制度上坚决抑制变相举债。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定期统计与报送机制,加强对资产负债率和融资行为的动态监控,实现全口径债务管理,堵住隐性举债渠道。整合融资平台公司,对乡镇平台公司予以注销,对清理整顿后的平台公司实行名录管理。未纳入名录管理范围的公司,不能从事政府项目投资活动。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机制。债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应涉及政府债务余额、本年度举借、偿还金额以及当年增加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情况。尽快建立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各地政府不仅要掌握本地区的显性债务,而且要认真梳理隐性债务,动态监控本地区政府债务余额。系统掌握债务规模和期限等信息,关注专项债券发行环节和步骤。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水平,了解本地区债务变化趋势。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动,建立债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审慎评价地方债务风险状况。各地财政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要共享债务信息,统一债务统计口径,实现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的全程跟踪,从而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六)积极预防农村深化改革的潜在风险  

第一,三农问题的改革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审慎推进;习近平曾四次提出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关于三农问题的有两次,河南省推进规模经营、三权分置、土地流转以及新型城镇化,必须充分考虑三农问题制度改革受众的异质性,考虑农村区域的差异、农户的分化和分异、不同利益群体力量对比、规则的选择,给予三权分置、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充分考虑制度、政策改革的可接受性、响应性、执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勿以行政命令或运动的形式推动政策或制度的执行,要提防一个公式“自上而下、自城到乡的好理念、好政策+地方急于求成的做法=政策预期之的较差的结果”。第二,河南省农村改革必须在体制约束和农村发展自身需求双重力量下进行,找到体制约束与内生需求的契合点。中央政府对农村发展、社会稳定均具有强烈偏好,赋予农村土地要素政治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因此,河南农村的改革,尤其是涉及土地等要素的改革,必须按照习近平的指示和中央精神,“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真正受益者。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了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基本农情。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公司、企业经营土地要有门槛,必须搞农业,不能搞非农建设。  

(课题组主持人:苗树群  课题组成员:李明  姚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