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创新“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习近平强调,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我们必须牢记嘱托,用新担当新作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第一,必须着力创新耕地保护思路,实现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应构建耕地保护的社会共同责任机制。要强化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立耕作栽培技术推广体系,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化产品,增施有机肥,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必须着力创新农业科技,努力实现藏粮于技。要培育更多优质高产品种,创新粮食作物栽培技术。以田间管理、秸秆还田、粮食干燥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的全程机械化水平。要推进信息化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用智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随着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要大力发展优质弱筋、强筋小麦以及优质水稻。
第四,必须着力创新粮食加工转化途径,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的统一。着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业、养殖业、仓储业、物流业以及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升河南粮食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新动能。
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政策
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标准化水平低、质量和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与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途径有两个:
第一,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一方面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另一方面支农惠农政策要向这两种主体倾斜。比如,可以通过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扩大其生产规模、新技术的运用、向农业生产的前后产业链延伸等。
第二,要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其一,通过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合作,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其二,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比如托管。
小农户在河南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大量存在,即使农民进城了,土地承包权也不会轻易放弃,地块细碎化问题还将存在。因此,要着力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劳动力短缺问题,这是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服务比较多,目前产前产后服务较为薄弱,像粮食的烘干,农产品的储存设施很少,导致农产品收获后的腐烂损失严重。建议政府把这类设施作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来建设,然后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经营管理,服务农户,收益归集体。
三、乡村建设与治理要有新理念新举措
第一,村庄建设要突出集中居住理念。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实现产业兴旺,农村必须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鉴于未来仍有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必须以县或乡为单位,对村庄建设作出总体规划。村庄建设一定要集中,对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庄可以确定为中心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向中心村布局,积极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和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用原来的宅基地置换一定数量中心村的宅基地,逐步吸引周边村庄的居民向中心村集中。乡村要留住人才,居民住宅区必须按照现代生活方式的逻辑,建立系统配套的高标准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设施。一个居民区必须有基本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娱乐设施,特别是必须有一所高标准、高水平的学校,满足居民子女享受现代化水平教育的需求。要有一定水平的社区医院、安全保障机构和设施等。要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第二,农村党建工作要有新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村庄发展慢、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头人能力不强及乡村腐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可以把村庄建设与村庄党的建设统筹谋划。在确定各乡中心村的基础上,在中心村建立党总支,领导中心村范围内几个村党支部的工作。书记由乡党委从乡干部或者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委派。这样做的好处:河南的一是由专职党务干部从事党的工作,水平更高能力更强,可以使乡党委对村庄党组织领导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会更到位;二是把相邻几个村庄组织在一起,可以统筹谋划发展,加强合作,逐步引导邻近村庄合并到中心村。
第三,农村人才培养要有新路径。一定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要本地化,重点培育具有爱农兴农情怀、有发展潜力的当地农民和回乡创业的务工人员。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