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这一伟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智库单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正确认识、勇于担当,发挥好智库功能作用,积极推进这一伟大进程。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重要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的确,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正是这些发展成就的积累,使得中国阔步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也是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站在新时代展望未来,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总目标,完成好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智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面对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国家治理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群策群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1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强调,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指明方向。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现实中,智库在国家治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览当今世界,凡涉及重大国事问题,决策层都会积极征询各方智库意见,而各类智库也会通过不同渠道积极参与,以名目不同的智库成果表达自己的政策选择偏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高端智库、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作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努力推动河南省智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智库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智库数量逐渐增加,智库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例如,市场化不足,智库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自身实力不足,咨询报告质量不高;供需衔接不畅,智库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专业化智库人才梯队建设滞后,人才流动性不强等。习近平指出,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要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所以,智库要更好地为新时代贡献思想力量,就要把自身发展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定位、谋划和推进,把职责融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更加重视精品生产,提供更有深度、更有思想含量的“智慧产品”,实现智库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管智库,坚定政治站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最为重要的“特色”,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智库的原则,强化智库的政治属性。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服务目标上,必须为我国改革发展服务,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对党和国家负责;在建设思路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自觉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善和发展。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发展合力。目前全省智库建设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没有一个统领机构,也未出台新型智库建设标准等指导性文件。缺乏交流平台,横向交流上,不同系统内的智库较少产生交集,一些建设中的优秀经验、失败教训很难对智库外机构产生影响;纵向交流上,同一系统内部智库交流较少,缺乏联络机制,难以形成业务交流。建议建立“全省新型智库建设委员会”或“全省智库联盟”等统领机构,加快制定全省新型智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和指导意见等,打造省内智库纵横联动平台,并拓展为省内外交流平台,为全省智库建设营造良好生态。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营造竞争氛围。整合河南省现有智库资源和体制,对智库市场进行科学的重新规划,建立和完善各类智库平等发展的市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智库发展,注重发挥各自优势,体现各自特色,多主体智库协同发展、竞争合作。
四是加强供需对接,提高服务效率。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省委省政府与社科界经常性的沟通渠道。智库专家应主动与决策部门、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不能把自己挂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更不能“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同时,呼吁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重视发挥智库作用,善于借助“外脑”,针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出题目、压担子,以招标和竞标的形式引导广大智库专家开展课题研究。
五是培优人才队伍,做到“库”中有“智”。立足国情省情,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大力培育各类智库专业人才,不拘一格选拔创新型人才,补齐智库人才短板,完善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既有合理的经费支持和晋升渠道,又有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切实保护和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六是推动智库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拓宽国际视野,积极推动省内智库和国际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智库先进的运作方式和决策体系,积极参与全球问题(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的讨论,发挥自身特长,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提供中国方案,描绘好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